第82次读书会 《欲望与志气》读书笔记
潘爽
每次放完大假,整个人完全懈怠下来,没有了阅读,没有了练字,没有了思考,没有了自律,有的只是各种浮躁和懒散。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假期容易生病的原因,身体懈怠了,才有空和病毒亲密接触。
我一直被各种欲望充斥着,光鲜亮丽的外表,殷实的家境,卓有成就的事业,高富帅的老公,聪明活泼的孩子,就是我的欲望。以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我在人群中高昂起头,可以让我令人刮目相看,可以让我在别人的眼光中找到自我的价值。所以,如梁老所说“心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
小时候的树立理想,早已不记得内容,隐约记得大家时常提起“北大清华”——光宗耀祖的标志。倒是记住了一个同班女生写的理想,是三个字——女强人,当时觉得理想不是应该是医生、老师、科学家吗,怎么还会有女强人一说?现在看来,她被环境荼害不小,或者说,那么小就有了那么无知空洞的欲望。而多数孩子所谓的理想——医生、教师、科学家、北大清华——也不过是空洞的符号,一种人云亦云,全无自己发自内心的思考。
长久以来,我每天忙忙碌碌为之奋斗的,是欲望。所以我的“奋斗”,不过是超越周遭的人,看起来更好一些,至于忙碌的内容,我从无兴趣更无投入。就像考试,我是为了成绩和排名,拿到奖学金,书本就丢掉,不再关注。
自从读了《朝话》,尤其是先生多次提及的“莫把欲望当志气”,让我开始在生活中不断提醒自己注意区分欲望和志气。但是我发现刚刚培育起来的一颗幼嫩的“志气”,总是那么弱不禁风,动辄就会被突如其来的“欲望”刮倒甚至吹散。大概这也说明,那根本算不上“志气”,真正的志气应该是坚强而有力的。“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
那么,欲望可否转为志气呢?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欲望和志气,一开始,都是一种对事物的渴望,慢慢地,欲望发展成为将自身置于周遭环境后的优越感的对比,志气则是内心的不断强大、思考的日臻成熟。如果能够学着搁置别人的眼光、世俗的评价,不断自我总结,从各种欲望中甄别出那颗最顽强的“志气”种子,那么,欲望就可能转化为志气。
写了半天,感觉我的读书笔记或者课后思考,总是跑不了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然后一番理论化的分析总结。写的多了,没什么变化,会担心是不是已经是应付的心态了?可是暂时也想不出别的内容,大概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