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次读书会《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读书笔记——子钰
部分原文:大家共勉互进,讲求策励,极为认真,如在冬季,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惟间闻更鸡喔喔作啼,此情此景,最易令人兴起,特别地感觉心地清明、兴奋、静寂,觉得世人都在睡梦中,我独清醒,若益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在我们团坐时,都静默着,一点声息皆无。静默真是如何有意思啊!这样静默有时很长,最后亦不一定要讲话,即【使】讲话也讲得很少。无论说话与否,都觉得很有意义,我们就是在这时候反省自己,只要能兴奋反省,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一刹那。
《孟子》里讲人要“存夜气”(《孟子·告子上》:“牿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这也是后世儒者修身至为看重的,这法门梁老先生也深得其中三昧,朝会也是在天将明未明时得天地肃清之气(寅时),应人身清明之气,在清明之中回省、生发(肺经本身有此特性)。我想到《秋意》那篇,梁老先生对秋也很喜爱,身体很有感应,也是很容易感发、郑重。元代杨载《中秋》诗:“神清存夜气,天阔数秋毫。”梁老先生估计会认同。
我以前看《朝话》看到来历这段,很受感染,曾经尝试于将明未明时起床静默回省,坚持过一段时间,做的时候确实受益,无奈一个人还是惰性大,很难一直坚持,放弃又总时时想继续,断断续续,现在越来越散乱,作息也越来越没规律,更少早起静坐了。真是很希望能有一个群体可以再兴朝会,哪怕只是集中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