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请假专区) 能够自己打开的自由之门 ——《我的自学小史》第四讲读后感 来自 全 贞雪 2013年12月8日 2013年12月8日 A Decrease font size. A Reset font size. A Increase font size. 能够自己打开的自由之门 ——《我的自学小史》第四讲读后感 刘畅 “所谓的阅读,就是让人得到自由,让作品得到自由。” 回想上学时期的所谓阅读,并不是这样的感觉,反而是种禁锢,抱着课本时,身体被要求不能离开课桌,思想被要求不能离开标准答案,现在才明白,那时反感的不是阅读本身,而是被禁锢的感觉。所以才想通,为何能沉浸在“闲书”当中一个下午而不觉厌烦,并不是心性这样容易改变,而是真正意义的“阅读”带来的力量。 原本未曾感到自由的力量如此强大,也曲解了自由的意义,觉得只有为所欲为才是自由,如今看来,甚是肤浅。读书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故事情节、环境场景、主人公的模样性情,这一切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原作品的再加工创造出来的效果,这样的联想是因自由而生出的想象的翅膀,因自由而唤醒的生命的悦动。也只有阅读的人自由了,才能看到作品的生命,换言之,死气沉沉的灌输进去的仅仅是枯燥的字符,而真正的阅读,会带给读书人自由,能重现作品承载的精神力量。 感到阅读的自由,是自读小说时发觉的,眼前看到的是文字,但脑中出现的观想世界却是纯画面,就如同大脑是部加工机,眼睛输入文字,脑海中立刻转码成电影模式,这种奇妙的感觉让人上瘾,欲罢不能,相信曾捧着书爱不释手的人都曾有类似的体会。 其实哪样嗜好不是如此带给我们一个自由的天地呢?喜欢画画,画的过程中可以完全忽略掉现实中的自己这个相,好像自己就是一股能量,全心投入一个可以从零开始的世界,将我看到的、想到的,转码成图形,用画笔将它呈现,再不断的打磨,使它从抽象无形到跃然纸上,从框架草稿到细致雕琢,我将自己的能量倾注其中,那是我对这个世界表达的延伸,因此它是有生命的。在这样的体验中,我的快乐就源于这样的自由——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自己的身体、精力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完整的表达自己,而与此同时,它的诞生能够让我感到自己的生命更有力量。我想,这样的力量是相通的,不论阅读、画画,还是其他的种种爱好,只要真的专注,真的投入,真的发自内心的喜爱,那么你的心就会多出一片宽广的天地,在那里,有我们向往的自由。 也许这并不能称之为一篇读后感,但想与大家分享,因为是我的真实感受,我想还是真诚的谈感受来得实在。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0 评论 0 FacebookTwitterEmail 全 贞雪 上一篇 第63次读书会《我的自学小史》第四讲整理稿 下一篇 《东方学术之根本》读后感——杨卫 您可能会喜欢…… 第135次读书会... 2019年2月27日 第122次读书会... 2018年1月28日 第121次读书会... 2017年12月11日 第115次读书会... 2017年7月27日 第113次读书会... 2017年4月12日 第112次读书会... 2017年4月12日 第111次读书会... 2016年12月12日 第106次读书会... 2016年6月21日 第98次读书会《... 2015年11月14日 第98次读书会《... 2015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