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请假专区) [转载]《我的自学小史》读后感 来自 全 贞雪 2013年10月17日 2013年10月17日 A Decrease font size. A Reset font size. A Increase font size. 原文地址:《我的自学小史》读后感作者:moceaneary 记得当年还在学校上课刚开始学中医基础学的时候,我觉得课堂上老师讲课讲得非常无趣,总是带着我父亲当年的中基教科书,自己研究父亲的笔记。 大家可以看到,书上密密麻麻都是字。我当时觉得我父亲太幸运了,能有个这么好的老师,让他记下那么多东西。后来有次和父亲通话,我就询问他当年怎样学中基,他告诉我他的老师也不能让他满意,书上的笔记都是他自己看书查资料写的。当时他就告诉我,无论学什么,都主要是靠自学的。也就是《我的自学小史》“任何一个人的学问成就,都是出于自学。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一个端,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所以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当年我和父亲的通话。 谈到家庭背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我认为家庭背景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成长。家庭背景对个人来说,就如同一个门槛、一个平台,可以说是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在中国的教育里,小、初、高的阶段,我们基本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这种差异慢慢显露却不太明显。到了大学,我们开始更多的了解自己,开始发现自己在各个方面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也就越来越发现家庭背景给我们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自己慢慢变成一种人,而追根溯源,我们会来到家庭背景的面前,发现很多事情在很早的时候就几乎成了定局。具体到自学的方面,我们的思维逻辑、自学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带有家庭背景的烙印。当然,一切也没有那么悲观,我们还是有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就如同“孟母三迁”的典故一样,环境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是我们也有对环境选择的权利。当我们脱离家庭来到大学,又从大学独立走向社会,我们身边如果有几个有良好自学习惯的良师益友,我们也会慢慢改变。也就是梁老说的:“调整自己必须亲师取友”。 那么家庭又应该怎样去影响孩子呢?我阅读上次读书会的整理稿后受到了很大启发。个人总结来看,可能还是尊重。这个尊重,一是尊重规律,二是尊重孩子。因为尊重,所以在过程努力;同样因为尊重,所以在结果随缘。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小的时候背唐诗,父亲总是会让我想象诗人描述的画面,然后再记住诗句。小时候的记忆力真的是好啊,完全体会不到这种画面感对记忆的帮助。到了上中学的时候,大量的文言文要背诵,其中不乏很多山水游记,比如郦道元的《三峡》,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我记得我初中的同桌每次背这些文章背到最后就哭着来找我,我现在还能记得她痛苦的模样。印象最深的是背《岳阳楼记》的时候,我和她一起自习到大家都走了,她又背课文背的鼻涕一把泪一把,我当时就领着她到了教室的最后排,看着前排的桌椅,让她想象成波涛汹涌的长江,有鱼、波、影、光;黑板上有雨、风、鸟、渔歌;天花板上有日、月、星、云;两边的墙是山岳,上面有商旅、虎、汀兰……然后她就不哭了,左顾右盼的对着课文开始想象,顺着行文的顺序一会儿就背下来了。那天我对着她望来瞧去的傻样偷笑了半天,所以至今都还记得那场景。后来回想,这就是父亲对我的影响,是他教会了我用联想画面来记忆。由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家庭给了我们最初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人也补充家庭影响的不足。 这就是我结合上次的思考题,在读过《我的自学小史》之后的些许感想,与大家分享之。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0 评论 0 FacebookTwitterEmail 全 贞雪 上一篇 新成员考核制度 下一篇 《我的自学小史》第三讲(2013.10.29)思考材料——全贞雪(冯蕾) 您可能会喜欢…… 第135次读书会... 2019年2月27日 第122次读书会... 2018年1月28日 第121次读书会... 2017年12月11日 第115次读书会... 2017年7月27日 第113次读书会... 2017年4月12日 第112次读书会... 2017年4月12日 第111次读书会... 2016年12月12日 第106次读书会... 2016年6月21日 第98次读书会《... 2015年11月14日 第98次读书会《... 2015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