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读后感
全贞雪
关于音乐我一向都没有好感,因为我一张口就会跑调,十足的五音不全。十分认真地听了,想一模一样的发出那些音,出来的声就是跟想象的风马牛不相及,所以我是讨厌音乐的,平生最不爱去的地方就是KTV。有人研究说这种五音不全是因为听力不好,听不出各种音阶、音符的差异,我想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文中说:人的感官中“以触觉为最低等,以听觉为最高等”,据说佛教教义也有类似说法,具体的佛经我没有读到过,但曾经听王老师说过:进入佛门有八万四千法门,但从菩萨道升为佛的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只能通过观世音菩萨的法门才可,而她的法门恰恰是耳门。可见听觉的重要性,作为五音不全、听力不敏感的我,可能天生就无缘于佛门吧。
虽然我完全不会唱歌,但奇怪的是我也有欣赏音乐的体验。失去亲人刚从痛苦中挣扎出来的那个时候,无意间听到室友放的轻音乐,不知不觉中被那个旋律吸引,我告诉室友:这曲子跟我现在的心境完全一样,把那曲子下载到电脑里吧,我想改天再听听。室友听了我的话惊了一下,她说那曲子名叫“假如爱有天意”,她清楚我是个十足的音盲,我的意外表现让她觉得又好奇又好玩,就继续放着一首首曲子给我听,从中我选择了几首被吸引的,后来发现那些曲子都带有淡淡的哀伤,确实符合当时的心境。这次经历似乎说明,虽然我不懂音乐,但还是具有欣赏和感知音乐的能力,可其中的缘由我还是没有弄清楚。直到有一天读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其中说,音乐用绵延的相近的反复的旋律劫掠人的思续,让思维不知不觉中跟随音乐的规律,按其规定的路线促使情感起起伏伏。我可能对具体每一个音的差异不敏感,但当遇到反复的主旋律时,再不敏感的人也被这强调的规律所支配,思绪与律动一同波动,感觉到了曲子要表达的心境。所以说音乐与心接近,与智慧相通。音乐能否改变人格我还没有确切的感受和体验,但音乐能改变人的思绪,我是绝对相信了。
三毛的父亲逼三毛学钢琴是为了苦难的日子做准备,若遇到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音乐来倾诉,不至于太孤单。懂得人生,懂得情感,懂得音乐的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