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次读书会《谈婚姻》整理稿
整理者:唐瑶 督导:黄芊
唐瑶:爱情与婚姻,自人类有历史以来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我们的人生大事。大家畅快地谈一谈对婚姻的看法。
一、是否需要结婚?禁欲、独身、男女朋友、夫妻你怎么选择,为什么?
唐瑶:我这里有些材料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的省份甚至高达130:100以上。据此推算,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中国单身数量急剧增加,一些大都市几近成为“单身城”,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广东省民政厅婚姻家庭建设协会2008年9月公布,广东省“未婚人口老龄化”与“离婚人口年轻化”并存,全省单身青年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1】
2.统计资料示,香港女性独身大增,阴盛阳衰情况持续恶化,从未结婚的独身港女在二十年间劲升五成七,达九十七万四千三百多,女性人数持续增加至三百六十八万二千多名,较男性多出近三十万人。【2】
3.据上海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未婚人口比例有所上升,其中女性未婚比例上升幅度大于男性,在二○○○年至二○○五年间,女性未婚比例上升二点一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大于男性零点九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了沪上女性重事业、重个人发展的独立个性进一步增强。此间记者走访沪上一些大型婚介机构了解到,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迅速提高,社会上优秀女性人群扩大,而众多单身高学历、高收入白领女性在择偶观念上越来越倾向“宁缺勿滥”。因此,目前婚介机构也遭遇了寻觅配偶的人群中“男低女高”难成姻缘的尴尬,即年龄相配,但往往男方学历、收入、工作岗位等明显劣于女方,双方不和谐的差距令众多优秀女性纷纷选择独身。此外,在沪上未婚人口中,中心区比例最高,达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三;高学历未婚人口比例增幅明显。【3】
4.加拿大最新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单身一族过半,舆论称,反映加国“时代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同性配偶人数上升。在二○○六年,全加共有四万五千三百对同性配偶。其中,正式登记结婚的大约有七千五百对。同性婚姻人士中,百分之五十三点七为男性,百分之四十六点三为女性。【4】国际在线2004年报道,世界有以下国家承认同性婚姻是合法的,它们是:挪威、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丹麦、芬兰、英国、瑞典、瑞士和克罗地亚。【5】
唐瑶:当代单身人数上升,甚至有人性取向也跟传统产生了变化,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范金虎:文章开头说“解决两性问题须在经济问题解决之后”,所以婚姻跟经济有关。解放前结婚的年龄都在十八、九岁,为什么结婚那么早呢?跟当时的经济条件有关系。解放前社会生产力低,人们的寿命短,一般人五六十岁就去世了,人们需要早点结婚生子,让家里人丁兴旺,来增加家庭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男孩劳动力强,所以农村头胎生了女孩的,还要坚持再生男孩。而且结婚生子有利于一个家族在当地立足。所以,结婚一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二是人类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是一种趋势。
为了生存,偏远地区可能选择生多胎,而大城市里,人们解决了吃饭问题,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可能推迟结婚。随着人们价值观的转变,有的人不结婚,选择独身、出家。我个人认为结婚是为了寻找幸福,找到另一伴,能相互认同、惜福,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结婚或不结婚没有什么对错,是个人的选择。
先生:本文前面所讲“须在经济问题解决之后”,两性问题才讲得清楚。原来结婚需要彩礼,家族掌控婚姻,如家族间的联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是一种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权益的申张,个人因素在婚姻中越来越起主导作用。如现在农村女孩外出打工,经济上自立了,跟父母的话语权就变了,传统控制女孩的观念也就被彻底摧毁了。有的女孩出来打工,挣了钱就把原来订的婚退了,有自己的想法跟生活方式了。有一记录片讲述了山西一女孩来北京打工的故事。女孩高一时就来京,现已近十年,春节回家,给家里买了两窑洞,老乡都说养这闺女比儿子强。而她曾经的同学只能在家带孩子。她一开始端盘子,旁边有美容店的员工来吃饭,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甘于只是端盘子,她省下钱来下班后去学美容,后来做了美容技师。从客人身上学会了怎么用化妆品,怎么吃,怎么买衣服。从住地下室,慢慢的能自己租一室一厅的房子。整个生活方式跟老家的同学完全不一样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她实现了自我的升级。然而,她在城市的生活方式变了,对婚姻的选择也很尴尬,她看得上的看不上她,看得上她的人她看不上,她成了晚婚者——27岁,在村里她最大。在北京结婚很难,没有婚房!所以经济生活变了,整个社会活动就变了,婚姻的形式也变了。为什么那么多女性坚持不进入婚姻,是因为她有选择权了,跟人们的生存状态有关。农村男女进入都市后,都市生活是新鲜的,先进文化会影响落后文化。只要是出来打工的,都晚婚,尤其女孩,都不愿回家结婚。原来生八九个孩子的情况没有了。农村女青年高中毕业后,生三个的情况也少了,太累了,这是一种选择不同生存方式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晚婚、独身、隐婚都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有的富二代,同父异母,兄弟姐妹4个(隐婚生的)。(按:这里的隐婚指现在社会上有的男性未同妻子解除婚姻,跟别的女性像夫妻一样生活,甚至还生有小孩的情况。)过去没法隐婚,结婚需要单位开介绍信,需要领导同意。现在越来个人化,使得隐婚也成为可能,社会的演进也使婚姻的形式、时间、质量、内容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同性婚姻、隐婚、周末夫妻都出现了。婚姻越来越个性化,呈多元发展,非一种模式。
李丹:孔子说“食色,性也”,色就是思想、思维,人的主观想法。在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在高压之下,我们可能没有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可能需要释放,比如性、结婚。作为思想超脱的人,他们可以少“食色”,能空,能成佛。因为内心杂念少,通过调整,不需要通过性来释放。虽然婚姻不单只有性,但性是婚姻的主要部分,作为普通人,我会选择结婚。
曹凤娇:受家庭观念的影响,我希望结婚,希望有一个家庭,有小孩,不想错过家庭生活的乐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提升。如果自己老了,身边没有人陪伴,会觉得孤苦伶仃。然而当我自己经济独立以后,脱离了家庭的束缚,到时可能我也选择不结婚。
全贞雪:除了受外界环境影响以外,婚姻还有一个动力——情感的需求。这种需求是自然的,到了一定年龄自然会有找男女朋友的想法,渴求亲密关系。《必要的丧失》【6】里提到:我们小时候对母亲是完全依赖的,完全融入其中。当我们长大了,就明白我们跟母亲不是一个人,我们要分开,离开那种合二为一的状态,这是一种丧失。当我们开始谈恋爱时,又产生合二为一完全属于对方的那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小时候我们跟母亲在一起,是一种需求、渴望的状态,所以男女朋友的这种感觉是需求所在,而我们终究不能完全依赖对方,毕竟是两个人,又要分离,又是一种丧失。虽然我们要面对丧失,然从合一到丧失的过程中我们感受过合一的美妙。所以希望、渴求亲密关系是一种需求。然而人们在感情闭塞的情况下,这种需求会慢慢淡化,慢慢忘掉,不知道是否还需要,所以单身的人时间久了,或失恋的人,很难再找到跟另外一个人合二为一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可能更容易单身下去。在经济独立的前提下,任何一个选择都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我,如果找不到那种完全合一的感觉那就算了(选择独身)。
唐瑶:恋爱的感觉,就像吃水果,一开始吃到桃,很甜,还想接着吃,若是吃的酸李子,可能就再也不想吃了。
高傲:结婚和独身只是一个形式,恋爱是找一个与你共同成长的人,是尊重而不是霸占你的人,一个让你内心慢慢升华的人。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个人只是一个外源,他牵动我们内心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恋爱有甜蜜也有痛苦,痛苦,就是自我提升的时候,所以结婚的对象是要能与你共同成长的人。我希望找这样的人过一辈子,结不结婚无所谓,不需要依附某个人,就像读书会跟大家在一起时,我自认识了自己,自己得到了成长,也很满足。
唐瑶:当经济独立时,在恋爱或婚姻中受过挫的人,可能就选择单身,我觉得婚姻、恋爱是一种需要,我们需要一个伴侣,需要那种温馨的感觉,即便是为了成就事业,也需要伴侣。我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高傲:人们对婚姻的这种需求可不可以替代?
何沂:如果是高山流水觅知音那样的就可以替代婚姻。精神层面特别合一的人,即使不恋爱,没有性,同性或挚友,可以达到那种境界。
全贞雪:这样的人比找伴侣还难!
程路涵:当年王老师问我,是要找个伴,还是知己?我想知己很难找,可能一辈子就只遇到一个,错过就在也遇不着了。因为我不是北京人,在北京没有发小,会孤独,可能就是需要找一个伴吧。知己就是知己,嫁的人可能就是个伴。
爱情是锦上添花的事,不是雪中送炭。我们遇到困难、挫折、孤独、寂寞时都会渴望亲密关系,希望父母、孩子、伴侣来帮助,可以渴求,但不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此。很多人希望通过婚姻得到安全感,是达不到的,只能自己给自己安全感。爱情、婚姻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问题需要自己解决。我原来一直想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爱人,要过得很温馨,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的是幸福的感觉,而不是形式。一个人也可以把家弄得很好,很温暖,不一定非要找一个丈夫或男人,也可能找个女生在一起搭伴生活,文中说,男性身体有女性,女性身体有男性,我们自己是个雌雄合体,所以所有人都是外源,我们要找能和自己成长的人。
爱、性、婚姻,或许我没有能力把这三件事变成一件事,我们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分阶段或不同的人身上分阶段完成。最后一个阶段可能就是找一个人结婚。
杨卫:我恋爱较早,刚入大学就想结婚,想通过家庭生活完成自我成长。后来发现人需要独立,不应该轻易结婚,既要自己成长,也要满足家庭的需要,有了照顾家庭的能力以后才能结婚,不然结婚后为家庭所累,就得牺牲自己。所以现在努力寻找一种自我和家庭之间的平衡。
高傲:有幸福的婚姻吗,夫妻间老吵架,不累吗?
杨卫:我的父母年轻时吵架,40岁后就很和谐,50岁后妈妈常感慨:唉,找了你爸真好!(幸福的语气)。周围的人也有磕磕绊绊吵着要离婚,年龄大后又如胶似漆。我们还是要朝美好的方向努力。
程路涵:夫妻年轻时相互不服气,常吵架,然到后来却会很和谐。因为,恋爱有不完美的地方,人们常常在不能容忍那段时间跌倒,如果坚持一下,就会熬过去。可能吵架很累,很痛苦,然痛苦时离成功就不远了。像医生跟病人说:为了你的健康您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合作一样,婚姻需要两个人努力。只要心里有对方,做到爱和相信,容忍这一段关系中的不完美,抱着积极的心态,终究会走过去。
先生:我曾经做一咨询,有一女性感觉很为难,她父母离婚,自己多次离婚,她觉得是一大问题。我说“你是一个对生活很认真的人”。结婚、离婚就像外科手术,该做时就得做,不能拖,拖的只是一个形式。研究发现: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是离婚,是糟糕的婚姻状态的延续,孩子会认定结婚就是两人拽着打架,这时干脆重新组合,这是新的尝试。离婚本身是很挑战的事情,你敢不敢做?王迪在时,我们交流过,为什么一些“牛人”婚姻都是多次组合?终止亲密关系本身需要胆量,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需要决断能力。还有,要有区分,不能说一个人的性道德糟糕他的全部道德就糟糕,或是性道德高尚他的全部道德就高尚,这种以偏概全的判断显然不符合事实。党的早期领导人,革命是高风险的事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又需要解决性的问题。最有名的是陈独秀同志去八big胡同,结果大家都要他下台。
我们会受一些我们以为没有受到的影响的影响,如你要防止家庭暴力,结果不停地去嫁有家庭暴力的男人;要防止背叛,结果找到的人不停的背叛。从根本上讲,我们需要自己成长才能解决问题。心理讲座讲过一案例:一位女性已经找了第29个男人了。这是一个心里伤痕的结果——她受不得孤独。所以我的建议是:最起码一年之内保持孤独!在孤独的过程当中,没有干扰,没有影响,没有呵护,只有独对,容易内观自省,此时对自己的观照和认知会强一些。终止一个亲密关系后,必须要有空白期。在空白期内要整合,否则很容易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进入恶性循环。不管前头经历过什么,我们希望以后好,当下没有把握,没有自己的成长,没有经历受伤、恐惧、困惑而做出探索,又扑进去的话,效果会怎样?要有沉思,有冷静的过程!就像跳高,起跳前一步一定要把重心放低,才能跳起来。在形成一个新的伴侣关系前,同样要沉下来。犹如阴阳互根一样,孩子生的好,是围产期做的好,伴侣关系好,是在独对的时候做得好。为什么老嫁家暴的呢,是因为在家暴的过程中省察不够,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得到纠正,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长记性,记吃不记打”。心理学上解释: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一定还会在这个问题上面再出问题。所以我们不能一个关系破产了,马上建立一个新关系。就像陈冠希,不能解决亲密关系的长度和质量,那么就解决数量。所谓的数量是一个幻觉,并没有回到根本。
另外,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关键在变化过程中能否协调。你会变,对方也会变。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电视上推崇“一诺千金”,基本是恶搞。所谓的陈世美【7】,女陈世美,这只是贴道德标签,来撇脱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或自己要成长的任务。我们特别喜欢把别人当陈世美,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别人应该被骂。建立任何亲密关系,如果像秦香莲这样,我低,你也得低,你中了状元也得跟我去浇大粪去,肯定是不行的,还会有另一个陈世美、王世美。我们仔细看陈世美,实际是发展的不均衡。一方要有对另一方的溶解和包容,愿意做一个贤妻良母,而不是去闹事。刘震云写的《一句顶一万句》【8】讲:农民去赶集就是因为跟他说得来,哪怕就只有一句话。跟同学聚会也是,谁去你就去,你肯定不是冲着好吃的去的,一定是因为你跟他说得来!如果我们在伴侣关系中未必能做到如知音时,在精神上是可以有活动的自由的。如钓鱼,我跟李莹谈得来,我跟她钓鱼去,郭芳懂收藏我就去找她。如果另一半都不让去,都防着,“你找他干嘛?你去我就跟着去!”肯定会出事。伴侣间肯定是有差异的,不能兼容对方,伴侣就做不好。
如果一方不给对方足够空间,肯定产生冲突,即使另一方选择忍受,也是压抑,进入潜意识层就会成为负面能量,将来就要释放。一案例:女方是公司老总,男方是公务员,太压抑,心态失衡,就想拿住女方,在家务活的掩盖下进行攻击:油放多了,不健康,水溅出来了,不利于节约用水!解决方法,家务分工,让对方做主。女同志太强,男同志容易抬不起头,别老压制对方,要给对方空间。给对方解压就是一种成长。
我们特别希望有一个手拿把攥的东西来释放我们对不确定感的焦虑,你嫁给我了就得按我的方式来,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巩俐跟“谋子”没在一起,是因为谋子坚持不结婚。而安雯和苏越也没有结婚,苏越因为诈骗案入狱了,安雯却宣布复出为苏越还债【9】。所以不在于婚姻的形式,而在于给对方私人空间,也是对人的尊重的表现。相信个体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生活,没有必要强给对方指导,否则扭曲很大。
什么是好的夫妻,怎么成为好夫妻?我弟弟结婚时,邻居与弟媳聊天说:这样的公公婆婆很难得。弟妹出走,留下纸条写的是必须照顾好父母,可见我父母的人格感召力之强。外研社的编辑跟我父亲聊天,心情大好。他87岁住院了,称呼小大夫都用“您”,在医院没有给过红包,但医生陪他就诊,换鞋,拿片子。所以你用什么样的形式去互动,对方会用你跟他的方式再跟你打交道,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别人。
为什么“非诚勿扰”这么热,它的深层动因是窥视欲吗,有多少人能通过它解决婚姻问题?其实,这是我们内心的投射。“超女”火的原因,是我们可以票选了,她成不成名我做主。“非诚”也是,我们自己有主动权了。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被动太多了,我们不喜欢被动。
唐瑶:当我们喜欢上已经有伴侣的人时,该怎么选择,怎么认识婚外情?
李丹:如果我喜欢的人有女朋友了,我会看那位女生是否比我更能给他幸福,出于对生命的尊重,由他选择能让他开心的人。
程路涵:其实在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当我们碰到另一个喜欢我们的人时,自己是否早已不喜欢身边的人了。出轨的人可能有惯性,总会对身边的人不满,总出轨,只要出现更好的就建立新的亲密关系。所以问题不在于碰到下一个,而在于是否珍惜眼前人。
杨卫:应该发乎情,止乎礼。先生说过,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要去妨碍别人。
程路涵:关键定位要准,朋友、女朋友、老婆定位要清楚。分清楚就不会痛苦,痛苦来源于分不清界限。互相定位清楚,有了女朋友也不妨碍做朋友。
高傲:喜欢一个人不一定非要跟他做男女朋友,就只是喜欢也是一种满足。
黄芊:回到根本,什么样的人需要亲密关系?从未体会过亲密关系的人容易保持单身,因为没有经历过那种美好的感受。
书中提到,信仰宗教的人可以禁欲,在旁人看来可能是无可奈何,实际对他来说是心甘情愿。人的内心当中本身具足男女,是第二性征标明了男女,道教修行中,人可以修回第二性征发育之前的状态,一种雌雄同体的状态。
很多时候要开始一段婚姻更多是要寻找内心的归宿。很多事情做男女朋友就可以代替,如性、陪伴、生孩子,但为什么还要进行婚姻?因为婚姻是神圣的,在中国婚姻有很强约束感,为了郑重,会有仪式,能给人安全感。当离婚越来越随意时,婚姻所带来的安全感已然丧失,所以很多人不相信婚姻,选择单身。但这种单身跟前面讲的没有尝到爱情美好感觉的人有类似之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被动的单身!这种单身同宗教的禁欲,是两种不同状态。“人生三部曲,逐求、厌离和郑重”(梁老语)。当一个人寄希望于婚姻带给自己安全感时,完全是向外逐求的状态,这时会特别着急开始一段婚姻,也是这样的人容易离婚,因为婚姻并没有带来他所想要的。也是这样的人容易插入别人的婚姻,她可能看一个男人对老婆很好,喜欢这种方式,想要这种感觉,想要替代别人享受这份幸福,此时的向往不纯粹,没有弄清楚自己要什么,只是为了逃避自己的孤独,不敢独对。
向内的婚姻是返观内照,如同皈依佛门,是主动的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对他来说,是真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有人会游泳为什么还害怕水,因为他是他,水是水,他不是水中的一份子。真正水性好的人,在水里就像一条鱼,能融入到水里去,在急流中随心所欲,没有任何滞碍。皈依佛门,追求宗教的人,是真正懂水性的人,他不愿跟这个世界对立,真正的融入这个世界。别人斥责嵇康【10】不穿衣服,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这是跟自然完全融入的一种状态。人是属于世界的一分子,不再孤单,才是有真正安全感的人,无论婚姻、禁欲或其他方式都会处之泰然。张德芬【11】说过“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先生也说选择是心甘情愿还是无可奈何?
我见到一段让人神往的婚姻,不一定能称之为百分之百的幸福,但别人却很向往。他们都是二婚,虽各自有问题,但婚后相互做对方的心理医生。生活中虽有不完满的地方,但他们互相成长,婚姻便散发出绚烂的光彩。
所以只有真正经历过独对,经历为了安全而结婚的状态,之后再选择结婚、出家才会更纯粹,更能看清自己的状态。有的人很小进佛门,初衷不一定很纯粹,这样很难成为高僧。虚云和尚先有家室,世间活得很好,活到了极致才追寻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活着?最终找到自我,成为高僧。达到了文中所说的具备两性,不向外逐求本不需要的东西。
全贞雪:喜欢上有家庭的人,有家庭的人也喜欢上了她,这是双方的事,不是一方所能决定的。有家庭的人可能是因为家庭关系没有处理好。就像穿鞋一样,婚姻幸不幸福不是外人看的,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家庭生活中两人不能一起成长,矛盾太多,男人自然会想分开,会喜欢别人。女生在亲子关系中没有感受到温情,感情互动较少的情况下,碰到一个完全合一,很聊得来的人,会进入一种无法自拔、大脑不能控制的状态,对那种幸福的渴望是从未有过的。所以两个出现问题的人便会走向问题。没有任何一方能逃脱责任,要想避免就得在先认识到自己问题,否则局面很难改变。
郭芳:婚前可以交很多男女朋友,可以争取别人的男女朋友,因为你有权选择你最喜欢的、最有幸福感的人在一起生活。但进入婚姻后还是要互守伴侣的位置。没有完美的婚姻,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伴侣的位置不应该比较,时时刻刻都会有更好的人出现,会有更年轻更健康的人出现,为了维护一段稳定长久的婚姻,要有丧失,无论男性或女性都应该忠于对方。如果感情破裂了可以再去找别人,否则还是应该尊重伴侣防止移情之恋。
先生:对待婚姻的关系,独身也好,隐婚也好,有没有恐惧?是发自于内心还是逃避什么或追逐什么。婚姻中为什么我们没有耐心,咬着牙跟人说宽容你!实际是在压抑自己,不是真的宽容,真的宽容是从容的,有耐心不是走投无路在那里煎熬,我们自己的内心得自觉明强,得真正自强,不是用自强来掩饰自己的虚弱或空惧。
进入伴侣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真诚!如果像逮老鼠一样用技巧追到一个人,后面怎么相处?只有面对自己的真诚,而不是恐惧结婚或恐惧单身,才能解决问题。要有面对真实的自己和对方的勇气。走入婚姻前得权衡对方的缺点和优点,不是因为对方的优点我们结婚,而是他的缺点会不会让我们越来越忍不下去,无法继续相处。所以恋爱时看的是优点,真正走入伴侣关系时就看别人的缺点你能否忍受?如果热恋时女的很规矩,之后天天去夜店,你能忍受吗?没有听说过我们把越来越像贤妻良母的人休了,所以还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任何东西可以风吹雨打去,剩下的是什么?不能有侥幸心理,最基本的原则是你得hold住!
现在社会上“隐婚”、“多妻”都是痛苦的外显及释放,当事人一定是痛苦的!公道自在人心,人人都有廉耻之心,在众多女人之间周旋的男人很累,实际是精神太虚空,需要制造问题让自己忙碌起来。贪腐的人没有在性方面不出问题的,就像变态系列犯罪案,罪犯一定是动物性越来越强,嗜杀、嗜血、残忍、暴掠。典型的行为选择,越来越像动物一样,根据气候去活动。如同熊要冬眠,在阴天犯罪的人,下一次一定还是在阴天,不是随机的。无形中被本能推动着,进行暴虐的行为。持刀砍小孩的,一定是砍名校的,不砍民工子弟的,因为他觉得凭什么你过得这么好,我已经很糟糕了,我要让很牛的人变得很糟糕,而不是让很糟糕的人变得更糟糕,因为后者在心理上没有排遣的意义。所以,杀叫花子的人可能只是图财,但没有系列的,不是情绪化的犯罪,反社会犯罪一定是向高端犯罪,对上层攻击。一个女的被绑架,就是因为开了宝马,人家觉得她有钱,所以炫富也是一种成本。回到根本上,要真!没有两个很假的人过着幸福真实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腾讯新闻:http://news.qq.com/a/20070525/001799.htm
2. 福州晚报: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en/fzwb/20020725/GB/fzwb^7663^11^wb112008.htm
3. 搜狐女人
http://www.jzrkjsw.gov.cn/jiaozuo/contents/244/27335.shtml
4. 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20080213/n255140763.shtml
5. 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08/0619/12/4EQ7DFRU0001121M.html
6. 心灵成长书籍,《必要的丧失》讲述为了成长我们必须要放弃的东西,不仅包括与所爱之人的分离,还包括我们有意无意的浪漫、梦想的破灭和期望的落空,追求自由、权力和安全感的幻想成为泡影,以及那个一度被认为是无坚不摧、青春永驻、永生不死的年轻自我的丧失。
http://book.360buy.com/11018516.html
7.
8.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所写小说,曾获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所有的社群组织和家庭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纾解仇恨、化解矛盾、激发情欲有关。
9. 查网上资料,他们俩结过婚,后来又离婚了,安雯宣布复出为苏越还债时两人已离婚。http://www.hudong.com/wiki/张静林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