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请假专区) [转载]《中国士人的心理》读后——程路涵 来自 全 贞雪 2012年4月30日 2012年4月30日 A Decrease font size. A Reset font size. A Increase font size. 原文地址:《中国士人的心理》读后——程路涵作者:moceaneary 读完这篇文章,思量了最近与旁人沟通的过程,觉得正如梁老先生所述,中国士人的心理大多如此,且与人沟通的办法也不外乎这几个要点。 “中国人在上权威每无好感”,从一方面说,“其来源是因中国人早受理性的开发”,另一方面,“但不免偏激”。我个人认为,就像前面的文章谈到的,“过分责备与过分看重这一个人,同样是很错误的事”,不仅对于权威,对于任何人,我们都不应当贴标签,加上个人喜恶,首先应当批判地看问题,有理性的思考。当一个人走偏的时候,正如文中所述,对待他的最好办法就是“你能够宁静地抓住他此刻的心理”;而对待群体,要点则是“以你自己的和平,去制他的不和平”。这的确是一个要点,而且最近我与人沟通能够开始顺畅,就在这一点上。 因为刚到医院不久,和医生们互相都不甚了解,难免会有误会。某次,就和某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误会。当时老师的怒气非常大,痛批了我十多分钟,根本没有给我道歉或者解释的机会,而且事情越说越严重。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感觉非常受伤的,一直想要开口解释,甚至有和老师吵架的冲动。慢慢地,我想起读书会里经常提到,负责任就是让局面好起来,而解释或吵架都不可能使当时的局面好转,甚至会加深老师对我的误解以及愤怒。于是,我试着平静下来,不刺激她也不阻挡她,让她发泄她的怒火;同时,我试着坦诚地表达我的原生感觉,就是我很委屈,最后竟委屈地哭了出来。当时我的心中,“当中没有对不住他的地方,没有说不出来的话”,我一边默默的流眼泪,一边等她自己平静下来。因为戴着口罩,而且当时我们所处的位置在办公室的两端,她开始没有发现我在哭泣,仍然很气愤地大声控诉我来发泄不满。后来我见她发泄的差不多了,慢慢走近她,首先表达因为我的无心之过而对她造成伤害的歉意,保证之后做事情会更周全的考虑,之后把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初衷全盘托出,同时表达理解她的怒气——一方面因为对我做出这种事情伤害她而失望痛心,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我一个深刻的教训让我以后不犯相同的错误。老师听完我的话,对我的态度一下子由不满转变成了歉疚,觉得对我的批评太过分;同时她很吃惊,觉得如果是一个老师这样因为误会就痛斥她,她一定会和老师吵起来,而不会像我这般坦诚平静。之后这件事情很顺利的解决了,而且后来我和这个老师的关系也变得很亲近。 这件事情的妥当解决,让我自己非常有效能感。当我回家休假时和家人沟通的时候,也尽量用这种方法,发现顺畅很多。今天读了这篇文章,又回想起当时的经历,觉得梁老先生真正抓住了中国士人的心理,若能被我们得当的运用到生活中去,会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有所收益。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0 评论 0 FacebookTwitterEmail 全 贞雪 上一篇 [转载]第28次读书会《谈罪恶》整理稿(修改版)备注部分 下一篇 第30次读书会举办通知 您可能会喜欢…… 第135次读书会... 2019年2月27日 第122次读书会... 2018年1月28日 第121次读书会... 2017年12月11日 第115次读书会... 2017年7月27日 第113次读书会... 2017年4月12日 第112次读书会... 2017年4月12日 第111次读书会... 2016年12月12日 第106次读书会... 2016年6月21日 第98次读书会《... 2015年11月14日 第98次读书会《... 2015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