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02月19日星期六中午11点;地点:鸭王餐厅(三里河店)
主讲:梁钦元先生;会场主持:全贞雪
成员互动:现场参加的读书会成员
内容纪要及整理:李文儆
思考题:
⒈《论语》、四书五经及古代先贤,有哪些话语(你读到的)表达了“讷言敏行”的态度?
⒉话太多、太密,除了招人烦之外,还有更大的弊端么?
⒊俗话说“少说为佳”,你认同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理解和践行的?
⒋“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你是怎样理解的?
附注:
“讷”, 《说文解字》说是“言难也”, 《广雅》说是“迟也”,古注都说是“迟钝”(包咸、皇侃和邢昺)。这和孔子讨厌的“巧言”刚好相反。
“敏”,皇侃说是“疾速”,其他古注大概也是这样的意思。不是一味求速,会有“欲速则不达”(《子路篇》13.17)的严重后果。照古注的解释,这是一种对照的说法:说话要慢,行动要快。包咸就率先解释说“言欲迟而行欲疾”,皇侃也说“迟言而速行”,邢昺说是“迟钝于言,敏疾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