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2月26日星期日中午11点;地点:鸭王餐厅(三里河店)
主讲:梁钦元先生;会场主持:全贞雪
成员互动:现场参加的读书会成员
技术支持:闫涵;语音录制:耿创新
内容纪要及整理:李文儆
孔子生活最昭著的彩色:乐
——找乐本无错,你因何得乐?怎样得乐?
“乐”在生活之“重”
思考题:
一、用“乐”来组词,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汇呢?请举例,你体验过哪些“乐”?
二、梁老直接把“乐”放在孔子的人生态度的首位,你认同吗?你的感受和看法是什么?
三、梁老说:“‘乐不难,乐之后不苦难’。不但在乐之后,即在乐之中间也会感到凄凉。老是灯红酒绿热闹不散,仍然是苦,能于乐之后乐之中没有旁的味道就对了。”[1]对此,你的体验和感受是什么?
四、梁老归纳了三种乐:
(1)与苦对待之乐;(2)系于环境的相对之乐;(3)不系于环境的绝对之乐。
对此你还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看法呢?
附:以下摘自《孔子真面目将于何求》:
(子)最昭著最显明的生活,就是“乐”。试看孔子自己怎样表明他生活的“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可以见出孔子里边的那种乐趣,畅快,力量,是非常大的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乐,他顶好的弟子的生活,也是如此的乐;这“乐”字在《论语》里是常见的,并且没有一个“苦”字。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他的弟子子贡承认他是能这样做的,所以说“夫子自道”。“知”与“惑”;“勇”与“惧”,“仁”与“忧”,都是对待的字。孔子说“仁者不忧”。到底仁者是怎样的呢?就是“不忧”的人,反过来说忧者就是不仁了。要打算作仁者必得要不忧,不忧就是乐了。所以也可说,仁者就是乐的,更有许多话可引的,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看他这般的乐、不厌、不倦,无时无地不是乐的。“乐”真是他生活中最昭著的彩色啊!此外还有一个最有关系的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荡荡戚戚,都是生活的“情状”。这仿佛在伦理上的君子小人,也因此有了分别。似前所举的例只是自已生活的情状;现在生活上的苦乐,却和伦理的善恶连到一块了。乐与善有关系,苦与恶也有关系。那末,设如人要不乐,就不免有做小人可能。
(丑)孔子生活上最昭著的彩色是“乐”
[1] 引自《朝话·新年的感触》
[2] 1923年梁漱溟在燕京大学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