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次读书会:
主讲篇章:
《人生至理的追寻》中:
《阅<道德自我之建立>摘录》(167页)点击阅读
《唐君毅哲学著作摘句》(170页)点击阅读
主讲:耿创新
督导:冯蕾
时间:2020年12月26日中午(周六)
地址:
延伸阅读: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最好的告别》
1. 同样面对未知的恐惧,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怕死,有些人不那么害怕?
除了人类个体的消亡,整个人类的群体最终也会消亡。比如到了宇宙的坍缩之时。
既然会消亡,我们生前做了什么事,又有什么意义呢?
2. 佛、道、儒三教的大德,都可以真正的看透生死,甚至超越生死。我们普通人,如何探讨死亡的本质?
3.唐君毅先生在文中说:“(心之本体是超时空的,是恒常真实的)所以,人之有死一事,根本便不能成立。人死只是其身体之销毁。然而身体这东西,我已说明它自始即一销毁中之存在,而于销毁过程中表现心理活动。所以人之身体自生至死只是心之本体之心理活动之一段过程表现。所以人之有死后的生活或第二代的身体来继续他心理活动之表现是不成问题。”
离开了身体,心之本体如何存在?我们的第二代的身体是什么呢?我们这个身体之前,我们的心之本体在哪里?如果有,为何回忆不起来呢?
唐君毅先生这里说的第二代身体,是否指的佛教的“六道轮回”?
4.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正值2020年底,可否请大家谈谈新的一年有什么打算或规划,令自己及家人可以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