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次读书会《对异己者的态度》思考题&延伸阅读
主讲:冯蕾 督导:闫涵
主讲篇目:《对异己者的态度》 点击阅读
时间:2020年8月8日(周六)中午
思考题:
1. 疫情之后没有人们预想的消费反弹,跟着的却是国际形式的紧张和经济的不振,舆论也紧张而敏感,从对一些政策的过度调侃可见一斑。这个世界怎么了?面对外界的危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如何应对?如何为未来做准备?
2. 君子和而不同,对异己者的宽容源于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自信,文化的自信又根基于一个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杂乱纷呈的信息之间,如何拥有和把握这种所谓的文化自信?
3. 梁老所期望的那种“情谊相通”的美好愿景究竟是乌托邦,还是一种大智慧?
(大家也可结合后附的第97次读书会的思考题一并思考)点击阅读
延伸阅读:
1.《朝话》:“我们应有的心胸态度”“我的信念”“谈合作” 点击阅读
2.《北大教授:新型冷战还是来了!西方不断发难…我们的真正机会在哪里?》 点击阅读
疫情过后,西方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恐怕会有一个重新的定位,西方世界很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中国的制度发起一个根本性的挑战。 我觉得中国的学者——特别是一些中坚学者——应该挺身而出,在理论上去说明中国的政治体制的哲学基础在哪里?它的优势在哪里?它的弱点在哪里?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地说明中国体制的运转逻辑,应该突破威权政府VS民主政府的对立二分法,从政府能力层面就事论事地分析中国的政治体制。 长期的应对就是要有人去建构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但重新建立一个话语体系,首先必须对过去的话语体系有所扬弃。但理论要转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形成了这种自己说话自己都不信的别别扭扭的局面。 因此,我主张要回归中国的传统,特别是回归儒家的传统,因为儒家是我们治理国家的主要哲学思想。 我们可以承认中美现在处于一个竞争的态势,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科技这三个方面的竞争已经形成了,我们必须面对。谈到中国和美国之间长期的经济竞争,我对中国经济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们积攒的能量已经在那里了,而且我们政府又积极地强调创新,强调制造业,因此我们不会发生困扰其他国家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之所在。
4.《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作者: [美] 乔纳森·海特 如果时间不足,推荐大家阅读第3章 大象的力量 道德认知的6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