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念头要转”?
——《朝话·秋意》读后点滴感悟
梁钦元
在《朝话·秋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秋天是一年发舒的气往回收,最能启人发反省人生,而富感动的时候。但念头要转,感情要平。心平下来,平就对了。越落得对,其意味越深长;意味越深长,越是对。”
在第六次读书会上,由于我自己对这段文字讲解得不够详尽,郑重不足,致使江南同学在其负责记录、整理的会议记录之后,以跟帖的形式,再次向我追询如下这段文字的意思——
“念头要转,感情要平。心平下来,平就对了。越落得对,其意味越深长;意味越深长,越是对”
我本当藉此时机,郑重、认真修补自己的疏失,然而我却有失沉稳、周全,未能给予周全、完整的说明。而是在读书会的专属博客上,就随手写下了一些解说的文字。解说的内容寓意尚属切题,只是由于我自己“念头未转”,所以竟把对于“但念头要转”的涵义解说得含混而不够清晰、明白!
诚如阳明先生所说“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我很快就省察到自己的疏失,而这一省悟也促进、加深了我对上面的《朝话·秋意》文中那“念头要转”的理解——
为何在谈及“反省人生,而富感动的时候”,却突然提出“念头要转,感情要平”呢?而这个“转”又要转向何方呢?——这都不免令人颇感费解,而其余的文字内容的涵义及我的解说,则大抵尚较为清晰。
究其根源就在于:人心通常极易为习气、习惯、妄念……即“我执”所遮蔽,且杂念丛生,此起彼伏,罕有空静。更可怕的是绝大多数人却又对自己的已被缺乏察觉能力,用精神分析的话讲:这些“妄念”“我执”均在潜意识层面中,也就是——人们固有的观念绝多数是“我的看法、信念、思想、记忆、立场……全都是正确的、合理的、客观的、毋庸置疑的”。
俗话说“眼见为实”,而其实呢,对某个体而言——其自身的感觉、知觉,其内心、自己的信念系统(观点、立场、价值观、体验、经历、行为模式、偏好、准则……)早就把 “这个”世界构建起来了;罕有人能够例外。如此,当“身处”个体自己原有的“框架”对旁人进行观察、分析……时,“偏见”的发生就势在必然了!据此,个体所见之“实”,远非客观的真实,仍是“主观”之“实”,只是我们自己极难觉察而已。
吕坤(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曾说过:“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这令话我省察到:自己跟帖形式的“补充解说”,有失郑重,且未能够说明白。我须先向江南同学致歉!否则,自己难免“一不认则两过不免”。而这件事本身就再次证明了——“念头要转”何等必要,又其难!
——由此可见:“一事当前,务必要先以对方为重”,须能够自愿地放下自己的喜恶、恩怨、得失、成见……破除我执,把自己先从自身的情绪、情感、得失心中“抽离出来”,此谓“心平下来”;以便自己的理性被解放出来、被唤醒,方能进行冷静、客观地思考、分析、判断。
而“越落得对,其意味越深长;意味越深长,越是对。”则是强调:思考,尤其需要有勇气——得肯于内观自省,敢于直指自己的内心深处,这样才有益于自己的开阔心胸、清明神志。非如此,则不能提升自己!只有切实做到了,方能培育、提升自己的修为。
以上,乃本人孔见,乐于以此就教于各位同道;若有不当之处,请恳请斧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