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篇章:《阅<道德的自我之建立>摘录》
时间:2019年6月27日
主讲人:鲁含英
督导:潘爽
讨论题:
1、文中说, 道德的问题是人格内部的问题。道德生活永远是人的内在生活,道德价值表现于自我解放之际。人生之目的唯在做你所认为该做者,这是指导你生活之最高原理。
请谈谈如何理解这两句话?你是否找到了你认为该做的事情?你的人生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找到,你当下的感受如何呢?
2、文中说,一念陷溺通于一切之恶,自觉有陷溺则能不陷溺,而一念不陷溺即通于一切之善。
我们常有陷溺之念,可见我们之常不免粘滞见之。一切粘滞即陷溺,而一切游丝杂念我们明知不必生而不免于生,皆由我们之粘滞于我们昔之所习。我们不能做事秩然有序,不免颠倒混乱,都由于有所粘滞。粘滞即是心为物役,即是陷溺——然而我们明知不当如此而竟不免如此之时是何等的多。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何培养自己自觉有陷溺而能不陷溺的功夫?
延伸阅读:
1.《人心与人生》第十七至十八章“道德—人生的实践” 点击阅读
2. 唐君毅的《道德自我之建立》 点击下载word版阅读
关于道德的涵义:
生命本性就是莫知其所以然的无止境的向上奋进,不断翻新。人在生活中能实践乎此生命本性便是道德。”德”者,得也;有得乎道,是谓道德;而“道”则正是指宇宙生命本性而说。
落于刻板文章,既少奋进创新之机,违失生命本性,更无率性不率性之可言,亦即 谈不到什么道德不道德。道德者人生向上之谓也。
道德者要要在有心,要在从心而活动。说身,正是在说气质和习惯。所谓堕落就是落在气质习惯上不能自拔。懈堕是背离生命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