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潘爽,督导:鲁含英
时间:2019年1月20日11:00-15:00
思考题:
1、你理解梁老的宇宙观吗?文中谈到,“宇宙只是事物迁流不驻耳”“真象恰是天地万物变易无常,浑然一体,大化流行也。”,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对宇宙的理解是?你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是?随着你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逐步认识和理解,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3、既然宇宙万物都是一体的,为什么我们会有分离感?与他人的分离,与自然的分离,与宇宙的分离?
延伸阅读:
1、图书:《时间简史》、《极简宇宙史》、《无量之网》、《三体》
2、文章:《中国气学视野下的宇宙图景》、《一本没有公式的宇宙书》
潘爽
这本书是梁老的读书心得,很多文章如果没有看过书就很难理解。我平时关注过科幻等内容,所以确定了这篇文章。延伸阅读选择了书和文章,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大家理解。先读一下文章。关于梁老的宇宙观,没有在其他地方找到资料。就本文来看,梁老是认可当代科学家的科学理论,认同时空不是割裂的,物质能量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霍金的奇点理论,宇宙在不断的扩张变化着。我觉得我读了科幻之后,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三体虽然是科幻,但是他是有着深厚的科学理论依据,感觉宇宙面前人是如此渺小。我的人生中有两次经历让我重新审视人生、内心变得强大和从容,一次是生孩子,那么痛苦都坚持下来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一次就是读三体,浩瀚宇宙中,人类如此之渺小,如此不堪一击,更高级的文明可以给你降维攻击,凡事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生命如此短暂,珍惜当下,好好活在当下,用好每一天,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我提这个思考题,主要是结合我的想法提出的几个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今天的话题,是开放性的,打开大家的思维,在新的视角去探讨。
李林溪:
欢乐颂里面,奇点的名字读错。被读做qi点。我觉得很奇怪,一直记着这个。
潘爽:
我选这篇文字以及找思考题时,就在想,如果大家对宇宙不了解不感兴趣,会有话谈吗?
梁先生:
我觉得会有。
很多问题不要想复杂了,祖父讲的很重要的概念,要回归生活,所有东西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植根于生活。他谈宇宙的时候,侧重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这就是生活的环境。我觉得时空感对我们很重要,我们总觉得时空是外在的,我们做自己的事就好了。其实不是的,如果时空感清晰或不清晰,对人的心理活动,对世界的认知就会产生颠覆性影响。
如果你是高度自恋或自我为中心,他的时空就是缩小的,他只有自己。他不觉得别人是存在的。这样的情况下,他自己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出问题。比如,他的空间感弱,停车就出问题。
讲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北京有一句俗话——胡同里抗电线杆子,直来直去。如果你的空间感差,胡同如何过。有空间感的人,知道竖起电线杆来过去。否则,较劲,自己把自己卡住。
你如果没有空间感,你看问题的局限性就足够大,处理问题的时候,跟外界环境或他人发生冲撞,把自己给伤着了。你跟他较劲没用,高兴不高兴,胡同就是这么大。如果你能明白空间感,你就能调整,你情绪就不会焦躁。
焦躁的人,时空感不行。他觉得只有这一个瞬间,再没有了。他觉得这一个瞬间就完了,时间和空间是割裂的。很多人成绩出来就崩溃,他觉得自己完了,没有以后了。只有这一瞬间。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割裂的。
祖父在,这个世界会好吗,讲到,其实有好多mzd,解放战争的,文g时候的,长征时候的,相似相聚,非断非常。很多个空间。我们觉得他明白了,以后应该接着明白。他开了5个小时他没翻车,应该开第六个小时,这个逻辑关系就错了。没有时间空间连续的感觉。
小孩子着急,因为,他觉得错过就没有了。特别是幼儿阶段的认知,你和特别小的小朋友躲猫猫,他会笑。他觉得没了就是没了,他很奇怪。从幼儿心理叫,物体的恒常性。所以幼儿的时候,母亲不要分离,你不在,就没了。我就没有妈了。他的感知只能是触摸,没有就没有。
返回来,你的成熟,就是有完备的时空感。人的韧性就建在,你没挂,你还有机会。小朋友的世界,就是灾难性的。所以小班的小朋友去幼儿园很崩溃,他觉得亲人就没有了。中班大班能理解,时空的联系。他能接纳有两个不同时空的平行存在。
所以韧性不是你多顽强,是你想你还有机会,还有下一个时间空间去努力去尝试。
再有一个,活在现在,活在当下。从感觉上,你只能感觉当下,但是其实他是一个当下接着一个当下,你不能说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一样的,一定是变化的。他们是关联和独立的关系,既关联又独立。
再有一个就是,金刚经里讲到,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有当下。或者说,时间等于是一种摸不着的存在。生命是过去了的。所有东西都是有先后的,我曾经说,温度是无法测量的。温度计插进去,温度就变了。绝对的真实存在就是不存在的。量完的血压就是过去的。有时候咨询的时候,我会注意到,咨询者突然提高语速了,我让他用低语速讲一遍,当他再讲一遍时,感受被放大,他就哭了,他的感受就出来了。包括快吃和慢吃,感受是不一样的,嘴里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的觉知会不会在这个瞬间。
我也给大家讲,你觉得累了,你有没有认真的觉知你的累,你是脑子累还是身体累,你朦胧的就是不想动。比如你开了一天会根本不想动,其实是你的身体太累了,而不是脑子太累了。这个瞬间你的觉知是不是清晰的、在当下的。否则你对问题的判断就会不准,你做出的回应的措施。
所以我特别能够理解祖父讲过的,一夕之懈,就会出问题。
所以在这一点上就是非常的关键。这也是你的修为和功夫。比如中医临床,是直觉,不是逻辑。搭脉的一瞬间的感觉。所以我们看了很多爱因斯坦的东西,他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我们从生活上去讨论。但是这个东西是很清晰的,和我们对瞬间的感觉一样。婴儿对瞬间的感觉最准也最差,所以当婴儿高兴,是全身心的高兴,没有任何的纪律。所以在时空角度看,孩子的教育,为什么从小要好,他的得失太少,没有很多现实的得失。如果一开始绑架了他的思想,他就会很在意得失,如果他在意得失,他的心会很重,他的逻辑思维强,开始算账。这个老师高兴,那个小朋友不高兴。而没有的时候,是纯粹的简单的,这个其实特别微妙。他的反应和体验给你的回馈很清晰。过了这个岁数就不行了。为什么强调,教育和种庄稼一样,过了季节就倒不回去了。举例,孩子不做家务,孩子一定是一开始想参与的,是家长没有包容没有时空感,家长把时空割裂了,对事情的判断出问题了,就没有耐心了。
看着时空是形而上的,时空就是生活,就在身边,你弄不清楚你自己就痛苦。
刚开车的时候,最恐惧的是没地方停车,简直要崩溃,那个瞬间是,没有后来,只有恐惧。如果有后来,你肯定不崩溃。所有的崩溃都是没有未来。
东西的学习一定要落脚于生活。学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婴儿一个念头、期盼出来以后,迅速满足,他不知道什么叫等一会。不能满足,他立刻就崩溃。家长觉得没啥,但是孩子不行。如果你在感知上、觉察上和他不同步,你就觉得他无理。他就觉得痛苦,你太冷血。
在这个瞬间,那些巨婴的崩溃,就是这样的。很多人说,我再咬牙忍忍就过去了,再忍忍就退休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昨天看一个相亲节目,一个女孩上得了天、入得了海,生活很精彩,她说特别幸福的时候就想起自己的老公,台下男嘉宾懵掉。她老公很爱他,把自己投身于金融业,27岁就过劳死了。台下男嘉宾释然。她讲到,老公一直很努力,不停努力。结果,从送去抢救到人没了,不到5个小时。他老公否认瞬间的感觉,但是他支撑自己的念头就是再等等。等信号足够强,已经接不住信号了,肺部栓塞。到那个瞬间再后悔是无用的。
在这个时候,要尊重身体的感觉。我们不要过于相信思维,思维是大脑的脑电波活动,身体的感觉更直接。累了就是累了,心口疼就是疼。咖啡浓茶都是遮盖疲劳信号,没有解决问题。神经系统疲劳还在,只是大脑接不到信号,实际上严格说这就是是一种自欺,给自己发了虚假信号。所以你得尊重自己的身体,尊重自己的感觉。
为什么讲具身认知,身体的感觉是清晰的、坚定的、稳定的。大脑在算账,这个时候感觉就没有了。感觉就是感觉,账目是账目。没有白吃的午餐,都有成本。所有的透支,都要买单。信用卡刷爆了就是爆了。身体刷爆了也是爆了。
女嘉宾讲抢救的时候,还和老公说吃夜宵。结果几个小时人就没了。她说是腿部血栓跺跺脚就到了肺部。这就是不尊重身体感觉,就在算账算得失厉害。很多白领出问题,就是在算账,身体已经出问题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回头的。在这个过程里,一个是自欺,一个是崩溃。他认为,没有下一个瞬间了。今天赚不到钱就赚不到。婴儿和巨婴,他觉得毁灭就没有下个机会,没有然后,所以歇斯底里。他认为所有东西都是灾难性的。不能上重点幼儿园就,小学、中学、985211、幸福生活。这套逻辑建立起来,除了焦虑就没有别的。只有崩溃。
我们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体验中,当他的愿望一个一个的被满足,他会感到时空的延续性。他觉得未来可以期待。如果是一个愿望接一个愿望破灭,他觉得要死,等同于死,愿望被杀死,期盼被杀死,就会绝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心智不成熟的年轻人的时间感和婴儿的时间感是一样的。一下子就窜了,一下子就崩溃了。
在婴儿和巨婴的概念中,只有当下的瞬间,一旦不行,就是暴怒恐慌无助,他感觉自我被掐死。在那个瞬间他是绝对崩溃。我得快速退行往后跑。打击大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没有未来了。反过来看,心智成熟的标志,有稳定的时间感,输得起,还有机会,具备恒定的时间概念,个人再去面对挑战、危机、生死,不是唯一的瞬间,是一个接一个,是拉长到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卧薪尝胆,可以受胯下之辱,可以乞食漂母,这个时候,他才会有韧性。你觉得有机会。虽然当下如此,但是将来还可以改变。
这个是支撑他的东西,不然黄、邱sy,都是扯。我们个体在心理上被彻底打败的概率,非常低,你还有未来,你自我的稳固性,才能高。不然就是瞬间解体,没有然后。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所有愿望都会实现,但是重大愿望经过努力和波折都会实现。很多东西,具身认知,是你经历过的,你没有经历过、压力不够大,你其实都不行。压力得足够大,小了都不行。就像我自己的经历,60吨钢水都倒了,我还是相信科学规律,我还有希望,可以通过聪明才智和努力去实现目标。
山子,刚毕业,一个人在药店坐堂,没有理,他就得坐着。(山子:不是赚钱多少的问题,是太尴尬了,度日如年,太难受了。)
但是你自己回头看,这个是必须的,你根本躲不过去,谁都得经过。翻回来看,你的心理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为你经历过。他得把自己搁在那儿。好多农家乐,不是真的摘玉米。我当年摘玉米,我要摘一辈子玉米,我是没后路的。我们有的男生,都给女青年交彩礼了,准备结婚成家了。是那种情况下的种地,不同于农家乐的种地,那种场景下的感知、时空感。否则,随着你的愿望破灭,人格就解体,你就觉得受不了、太崩溃了。
关于延迟满足,是个体主动调节(不是忍受)。我们看棉花糖的视频,大家注意,孩子有方法,是一个主动调整注意力,缓解对事物诱惑的冲击,不然还是会被诱惑。所以,延迟满足是更有价值的长远的结果,而主动放弃马上满足的抉择,以及在等待其中展示自己调控的能力和方法。他可以做点别的,把注意力从棉花糖上移开。延迟满足,是个体人格中自我控制的部分,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帮助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很多的任务,不是做了动作瞬间出现,你信不信滞后还会有结果,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外部限制,克制欲望的能力。
但是延迟满足不是隐忍,不是压制愿望,要告诉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这个过程是通过克服眼前的压力,争取长远的利益。反向的就是,即刻满足,一点不能延迟。
延迟满足让大家建立信任感,通过投入和机会的增加,满足的可能性增加,满足的时间可以拉长,除了生理性需求,大多数愿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跟外部事物互动的结果,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孩子一直被挫败,就是绝望,而不是延迟满足。如果让他延迟满足,是形成感知,随着时间积累,靠自己的努力和必要的支持,自己努力了,最终会满足。
婴儿的体验的感知过程中,愿望死了,人就死了,他就绝望了。这种绝望立刻变成了佛洛依德讲的,死的本能。孩子就会哭闹、攻击别人等。当孩子形成连贯稳定的生活感,他相信随着自己付出的增加,愿望的实现可能性随之增加。这也是生的能量、生长的能量、生活的能量。否则,愿望死了,心就死了。
讲了那么多时空感,从心理学上,建构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让自己有耐心有韧性,从时空感的角度,找到相应的答案和可能性。
李林溪:
我想到,妈妈和孩子。去年马伯庸来桂林,讲了一个故事,他父亲设计T3、白云机场,老出差。他读高中老转学,转到我哥学校,他原名叫马力,校长跟他说,马力你要好好学习。他以为爸爸妈妈出事了,他腿软了,跪下了。后来打听清楚了,校长是让他到新学校好好学习,而不是父母不在了要好好学习,是他自己理解错了。
棉花糖案例,延迟满足感。好多黑人,NBA球员,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球员刚被选上,几天之内就败光。他的环境就是不能延迟满足,我有钱就必须花,环境对他的影响就是,有钱赶紧花。他们的文化让他们形成这样的观点。所以棉花糖的孩子,都是家庭还比较好的。比如贫民窟的孩子,效果就会不一样。
另外,我想讲一下,关于时空。我这次去以色列,看到他们感受很复杂。这么小一个地方,比如哭墙附近的人,特别虔诚,不忍心打扰他们。我没那个感觉,看他们会有一种隔离感。耶路撒冷老城,四个区中有一个区是阿拉伯区,紧紧挨着哭墙,这边的人是阿拉伯文字,那边是犹太区。那么大的血海深仇,还不得不一起生存。我觉得他们彼此感觉也别扭,很奇妙的体验。
另外,我很遗憾的是,没有和梁老有直接的接触。梁老对他以前的思想有过再思考。这篇文章是79年写的。他思想在不同阶段也有变化,比如民国、解放初、文革,他也有他自己新的看法。通过艾恺教授的分析看到。还是先生理解更准。
梁先生:
梁老的思想进步,因为外界对他是禁闭的。一旦开放了,信息进来了,他就能看到很多东西。有些文章,大量引用mao。存在决定意识,只给他一部分,他也只能相信。鲁迅讲,骗人有效,然而有限。讲他去韶山,政协组织他去的,不是他自己要去的。他说过认同mao,但后面说过,年纪大了乱来,这个就被删了。这都是片段化了。包括前不久一个华夫人,发图片说我爷爷和胡适讨论,中国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帝国主义,后者怼回去,天平天国是帝国主义吗。很多人问我怎么看,我觉得我爷爷搞乡村建设的时候,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在农村、山东是存在的。至于太平天国,我说以学者自认的胡适,在谈论中国问题;问题中人的梁漱溟在解决中国问题。思维可以满天飞,但是你干了吗?
你当然那个时候,帝国主义如何,可以用学术探讨。我爷爷在村里,不通电。胡是谈,怎么谈都对。干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不是贴标签的问题。比如外资纱厂买棉花,就是要砍价。张献忠和太平天国都不在了,现在是要讨论具体问题。包括胡适诊断的中国问题也是这样的。
所以现在我也理解,网络只是浅表。我去广州,华夫人见了我。她老想用几个名人证明帝国主义没用,如此裁剪,把事情搞得表面化。把场景和讨论问题时的上下文都搞乱了。
中国人当时被外国人欺负,和d没关系,就是存在的问题。不能因为有你想说的话,就忽略了问题。包括我自己也说过,祖父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觉得私有制的危害大,但是他看不到社会主义的危害问题。我们作为后人,一定会看到他的问题。重要的是他给我们什么启发,开了什么脑洞,给我们在探索认知世界的过程中,给我们什么支持。不然就是,我又发现一个什么错误。
山子:
这篇文章把这个问题提起来了,我觉得我有时间的连续感,有空间感,但是没有时空感。我觉得牛顿说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可以理解,但是梁老说,时间空间是一回事,太难理解。
先生:
时间最要命的是,你动不动,它都在流逝。
包括孩子的发展认知上,做过实验。两个上弦玩具,后停的停的近,他认为远的后停。他对空间有觉知,对时间无理解。用距离代替时间距离。他只是在感知过程,无法量度。这个房子27那个25,一进去就能感知出来。
全贞雪:
牛顿是离我们现实生活比较近,容易感知到。现在牛顿的过时了,但是中学教育还是可以用,在地球上没问题。把这个挪到大的空间,牛顿的定律就是不合适的。
越来越多证据证明爱因斯坦更准确,我有几点印象深刻:
科学的出现有时也是依靠灵感。怎么来的也不知道。有人做电磁波实验,发现电磁波速度和这个接近。有一个人有了灵感,没准光速也是这个速度。一个灵光闪现。发现二者其实是一个性质。很多实验很巧合,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牛顿说所有速度是相对的,光速相对于谁,大家都在讨论的时候,爱因斯坦来一句,就是独立的。他又摸对了。
广义相对论,他想把最简单的这块,不要只限于狭小的物理空间,他又弄出来了广义相对论,时间可以变,空间可以扭曲。证明的过程很有意思,爱因斯坦提出,如果我是错的,在有些事情,哪些实验的哪些结果,证明我是正确的,否则证明是错误的。自己弄出反证法。不像我们一直在证明我是对的。爱因斯坦提出好几个证据证明自己是反的。两个比较有意思,当年爱因斯坦算出,天体运行是椭圆,水星运动,每次转都有变化。天体物理学家发现,水星进洞,100年有43弧秒的差异。很多人解释,水星跟太阳转,天体对它有影响。我算好所有关系就是解决不了43弧秒的问题。360度,1度分60分,1分分60弧秒。结果爱因斯坦证明,就是差43个弧秒。所以相对论工具又对了一次。
还有个例子,相对论的光,会弯曲。爱因斯坦证明,如果有一个日食,光的弯曲,让人有可能看得见。刚好相对论4年之后,一个天文学家就想看看,他们从国家申请钱,带着科考队从非洲到巴西观测,真的来了一个全日食。巧就巧在之前都是阴天的,可是刚好,日食出来的瞬间,云就散开了。刚好那个星团也足够大。很多巧合,最终,英国直接说牛顿被推翻,爱因斯坦就到了神坛上。
所以,我觉得,天体和宇宙,虽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人有那么大的能力去发现他们的关系。这也是人类很厉害的地方。还有天体都没看过,但是还能通过论证方法,去打破思想,去改变思想,这种物理观念,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是有启迪。也会让人反思。比如治病的时候采用的方法。证明了自己也是有高兴的时候。生活中有了这样的思维更快乐更多的兴趣。
先生:
这里面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够有用才学。你的有用是基于现在的认知。但是其实一直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相互关联的。你能不能让生命更精彩,做一些当时没什么用、但是引起你好奇心。教育部说做有利于高考的,缺乏了闲来之笔,感觉就糟糕,所有东西都变成算账。而且有时候老师说,真的有用,也不一定。
还有的问题,每个个体都应该有独特选择,非要组织学习,什么都统一,会让社会变的无趣。总是传达文件,会议精神,等等。现在联合国通过决议,不许发会议文件、传达会议精神,那中国政府去干啥呢。你看过川普传达会议精神吗?美国文化那么发达,没有文化部。最有意思的,当时法国搞服装展,人家来的是文化部长,我们派的是纺织部长。你派香奈儿,我们派织女。(潘:各级都是写稿子,分析上一级的精神,某句话扩展出深层次理解。)你想想是不是滑稽。别人不工作吗,比你效率低吗?
这也是同一个时空。崔健被问到代沟问题,他说天安门照片不换,大家都是一代人。你会发觉,他的话,很诡。
小坤:
我最近在针灸,第三周开始恢复。我们学校有养生老师,他说气不通的现象。
山子:
把气的概念当成物质,既然是物质就有补气的药。
全贞雪:
补气,要看怎么补、怎么调动、怎么利用。气是一种能量。但是文章没有说出什么是气、什么是形、什么是神。
潘:
中医传统养生说的精气神,和物质能量有关联吗?
全:
没有直接关联。
说宇宙的目的就是从有序到无序。
山子:
宇宙动辄上亿年。人类不过几十万年。也可能是进化过程中的中间阶段而已。
全:
没有独立的人,也不能研究外在。有了独立,才有分离感。
梁:
有的时候,很多探索,不是马上能用。可能是一个储备,下一个瞬间,就会启动,产生新的链接。所谓能够计划的,一定是不行的。
美军有一个作战命令,强调的是,计划不是仅仅执行,而是一个执行的方向。比如约好碧云寺再去香山,时间晚了,可能就直接去香山。老强调计划可控性,就是有问题的,难以实操。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做事情,为了造假了。
潘:
科学家最后都痴迷于神学了。
山子:
上帝之手是第一推动力。
梁:
你在了解的过程中,你也在不断的了解。
最近看精神分析的资料,用精神分析结合生化。做完精神分析,五羟色胺含量发生变化。你不是要数据吗,给你数据。其他学科的发展,使得我们从更多的维度去看问题。一点点往前突破。
人是可重复的实验,只要可重复,你就没脾气。
包括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基因剪切,撤稿了,也没有什么处分。上面可能是投鼠忌器。包括科协科学院,甚至有人问拨款问题。都没下文了。
全:
基因剪辑,是失败了。孩子虽然生了,艾滋病的基因剪辑没成功,孩子接受了技术,但是目标是没有达成的。
潘:
我很早就对时空感有感知。一二年纪的时候,去奶奶家玩,我帮奶奶打鸡蛋,奶奶说,你刚给我打过一个碗。我心里很生气,为什么我打过碗,你就认为我一定会打破碗。
先生说的时空感,让我对家人有了更多认识,父亲的时空感比较强,对孩子有整体认知。母亲的时空感很差,她觉得你高考失败,一生就完了。你没上公务员,一生就完了。现在已经在转变。
梁:
我看到时空感时,不能只谈物理天体,要结合生活来谈。
潘:
科幻电影也会开一些脑洞。你的人生有无数种选择、无数种可能。
梁:
所以很多人有失控感,希望生活可控。他的生活就会紧绷。他怕出事,用最大的努力去侦察变化。采取各种备份。其实,怎么看一定有疏忽。新的焦虑又上来了。所以整个生活的品质,一直焦虑,你永远放不下来。因为你控制不了。地球不是你控制的。于是,把自己逼上一条绝路。永远走不出来。
孔子: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命,规律+概率。规律,大概的方向,可能快可能慢可能堵车,但是能到。一个经典的焦虑,开一个特别重要谈判会议,堵车了,前面一看出事故了,结果发现,是客户的车。一下子释然了。然后坐到车上,假装给客户打电话说,我到了,你在哪儿。让客户好好焦虑一下。
我们老觉得是唯一的瞬间。这其实是不存在的。
这次去广州就是,约好了车,司机关机了,打了个车。快到四元桥,堵车。看看时间还好。司机也很焦虑。我就做冥想,忍着。提前了一个小时抵达。问题就是,如果去不了,你也要接纳现实。去不了就去不了。
潘爽:
有着清晰时空感的人,就不会焦虑。我很长一段时间的噩梦都是中学考试,现在就不会了。
梁:
精神分析就是这样的。一个北大附的女孩,满满的开挂,直觉特别好使。父母在她的幼年给与了最大的包容,她对世界的感知状态就不一样,什么都不怕。现在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创始人。所以幼儿教育真的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