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次读书会《没有勇气不行》读书笔记
潘 爽
2015年10月8日
记得心理课专门讨论过勇气和恐惧的问题。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勇气。
梁老在文中谈到“没勇气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面,往往把既成的局面看成是一不可改的。”真的是一语中的。我很容易屈服于眼前的一些颓败的现状。似乎道理上知道要勇敢,要坚强,没有风雨怎能见到彩虹。但是由于自己容易胡思乱想,所以想象出了很多可怕的后果,把自己吓的够呛,因而产生了恐惧,丧失了勇气。
文末说道“无论什么事,你总要看他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无论若何艰难巨大的工程,你总要气吞事,而不要被事慑着你。”这让我想到一句我时常用来安慰自己和别人的话,“一切事情的结局都是好的,如果不好,只是时候未到。”其实说的就是人要时刻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相信别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才会敢想敢干,不会畏手畏脚怨声载道。
关于老范的思考题,第一道题我在咨询的时候先生给我讲过类似的,解决办法非常简单,当然,当时的我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而没有想到的原因就是我不懂得立足现实。办法就是,每走一步都确定两只脚的两边落在通道边界内,就一定可以走过去。我后来在生活中用这个办法去实践,很神奇,我的各种恐惧情节真的就消失了。可见,恐惧源于胡思乱想,而勇气源于脚踏实地立足现实。
第二个问题,我至今仍然不能够很好的面对自己,比如,我仍然不愿意去提及大学时光,不愿意回校园,不愿意听到有关的新闻,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用到学了6年的专业,如今也没有什么成绩,有一种愧对的情绪和对自己不满的情绪在里面。有人做过一个试验,让人们看校友合影,几乎所有人第一个看的都是自己,这说明,每个人在意的都是自己。所以不必要过多在意校友的眼光同性的眼光。但是这个问题上,我至今没有克服。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在环境所迫的情况下,勇气容易迸发。比如,明明不敢一个人睡,可是在上海工作的时候,自己租房,逼迫自己去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好像慢慢也适应了。相比之下,一些文字上口头上的教诲,只能短暂提起一会儿勇气,但是不容易持久下去。
第四个问题,我觉得以过程为导向更容易让自己发心,因为结果为导向,容易造成挫败感,过于注重最终想要获得的成果物,一旦时间长了,容易把那种渴望给磨没了。相反,以过程为导向,会强化自己点滴积累的过程,保持相对稳定的节奏。
梁老在文中说,“短于智慧的人,大约也没有勇气,或者其勇气亦是不足取的。”所以,增加勇气的关键,在于丰富自己的智慧。就我个人来说,参加了一段时间的读书会,慢慢培养自己读书和思考的习惯,就属于积累智慧的一种形式。似乎曾经萦绕自己的恐惧感在一点点的削弱,大概反映了自己勇气的增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