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到不惑的年龄但人生更加迷惑。我将到哪里去,我应追求什么,我为什么活着,这些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使我没有前进的方向。
三十岁前,少年不识愁滋味。每天上班、下班,挣钱养家糊口,每天充实且快乐。在后来,家庭的琐事开始多了起来,烦恼也随之而来。我的性格是内向不善于表达,有了事都闷在自己的心里,而不去找个地方疏解一下。这种情况积少成多,慢慢形成了习惯,大脑开始了对身体的虐待,生病是必然的结果。而情绪导致的病,通过汤药是无法医治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到我认识到事情本质时时,已经过去了15年以上的时间了。在这15年里,我自己象没头苍蝇东撞西撞,还好在这期间我遇到先生,参加了读书会,使我有了今天的一点点的进步。
过去的2014年,通过对《朝话》这本书的学习以及先生的提示,我对《朝话》又有了深刻地认识。我自己感觉,这本书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新的东西。朝话中的每篇文章字数虽然不多;语言通俗易懂而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所说、所讲的问题都是人生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其中哪篇文章拿出来都够我细细研究的。我曾经将《朝话》这本书推荐给一位朋友,当然这位朋友也还算是爱读书的。他用了两天时间就把这本书话看完了,再一问有什么感觉。他回答:“没有什么感觉。”我说你用看小说的方法看《朝话》,当然是没有感觉。我拿出《朝话》中的<</span>吾人的自觉力>这篇文章对他说,自觉力显然是儒家特别指出的,但就这个自觉明强与佛教、道教的修行方法相类似之处,与西方心理学研究有相吻合的地方。梁老先生虽然没有学过西方心理学但所讲的内容与西方心理学有惊人相似之处。正如西医一直往前走,自然就会发现中医。我对朋友说,梁老的书需要慢慢地品,还要与其他书和在一起看,知识面广了,自然就读懂了。
在读书会里,渐渐地我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一是贪,二是放不开(不open)。
先说贪的问题。每次读书会后,特别是我不能当场参加的读书会,我都能把先生的讲话重新听一遍并进行整。但我发现我的进步并不是很大,毛病还是老毛病,问题还是老问题。狗熊掰棒子似的,掰一个丢一个,最后只剩下一个棒子。今年我计划不贪求太多,学一个实践一个掌握一个。自己制定实践计划和销账制度以把学到东西落到实处。
再说放不开问题(不open),我知道我的安全感不高,遇事总是退缩。先生在读书会已经点过几次,在读书会积极发言,能敞开自己心胸,增加安全感。我想,我在今年的读书会中,我将积极努力发言,使自己的安全感得到一个提升。争取每天写心理日记,修通自己身心,使自己身体和心灵成为一体变得更加有力量。学着做真正的自己,学着对自己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