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话读书会
155次读书会
主讲篇章:《朝话·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普通人如何拓展认知边界?
主讲:闫涵
督导:鲁含英
时间:2021-06-27 周日中午11点
地点:岳麓湘江
延伸阅读:
《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认知真相》(美)罗伯特·赖特 著 点击购买
思考题:
先做个定义:
认知:用自己的思维意识去认识、理解、创造自己内心世界和认识、体验物理世界的过程。
认知边界:认知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不愿接纳或做不到的事物。
例如:
浅层讲:一听到别人提及自己的某个不足就搂不住火,又或者一直以为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并且每次都可以找到名正言顺的理由为自己的不愿意和做不到开脱。
深层讲:自己在丧失清明自觉后的无明,我们一生中绝大多数时候都在机械地重复着差不多的行为然后期待着不同的结果。
————
先生之前也讲过“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多数只是变化而已”,我们几乎无法跳脱出这个由意识所打造的认知围墙,从梁胡之问那一期开始我们知道自己其实就妥妥地趴在认知陷阱之中,延伸阅读中的那本书《洞见》是在西方非常流行的一本佛学科普书,英文名称叫《why buddhism is true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但是有趣的是作者花费了半本书的篇章来用科学实验成果去证明我们普通人的认知是多么的不靠谱,而我们就是不断在用这些不靠谱的认知在不断地创造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理解真正的物理世界,结果自然是烦恼杂生。
上一期大家说到真正的解药是——要开放,先生提醒到我们要先吐旧,做减法去梳理自己的思维,那纳新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是阅读更多的知识?去听更多的讲座?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那不靠谱的认知在自己打造的围墙中兜圈,改变自然是不可能的,今天不怕大家笑话,我就是想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在我们自己认知不靠谱的前提下,如何去探索自己认知的围墙、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1.如何觉知自己的认知边界?
“智者不能自见其面”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一定程度的“灯下黑”,既然我们自己的认知不靠谱,那我们想要碰触到自己的认知边界就只能靠外界才靠谱,亲师取友是必然之选,在亲师取友的过程中,你是否有碰触到的自己的认知边界?你是如何判断那就是你的边界的?
2.如何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
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都是一次完整的吐旧纳新,并且再也不会回到过去的认知,认知的升级是就是不断证明自己过去是错的。但是我们自己跳不出自己的底层代码组成的“操作系统”,如何突破?是否有偶然的尝试让你突破了边界?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实现了这次突破?如果没有突破,那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自己?
3.偶然的突破边界的事件总有它的必然规律,我们普通人应该坚持哪些简单的原则或方法来持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这里有什么大家想分享的注意事项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