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次读书会,2018年4月24日晚6:30
篇章:《朝话》 ——第67篇,P147《 我的自学小史》——六、自学的根本
主讲:潘爽,督导:李纪川
自学的根本:一片向上心
结合近期的思考来寻找文章,最终确定了这一篇。这段时间,我的工作特别忙,一方面是部门职责调整,一方面是自己竞聘了管理岗位,开始带团队。想到自己曾经对家人感慨,为什么每次跳槽,几乎没有经历过大的挽留,感觉自己的价值感很弱。家人说,那是因为你没有遇到识你用你能让你发挥价值的单位。如今的状态,设想一下自己假使提出离职,那是一定会被公司再三挽留的。我又想起了自己过去好多年来,从上学开始,到工作,打盹儿是常事。最离谱的是上大学开一个会,校长书记坐对面讲话,我照样打盹。而如今,每天即便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白天我也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打盹儿。我觉得自己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我的成长经历中,学习好就是成功的,一个是成绩,一个是学生干部,做公务员。上学的时候,学校让你入党,我回家问,为什么要入,家里人说,入就对了。即便我毕业后去了上海,也在第二年跑回辽宁考了一次公务员。当然,那次很狼狈。因为考试前突然莫名其妙肚子疼,没有缘由的拉肚子。现在想想,就是身体在强烈的抵触情绪下的一种反应。
很多人被世俗的眼光禁锢住,就缺乏了思考和行动力。通过亲师取友,感觉自己在一点点的免俗。我刚来公司的时候,部门直接领导并不友好,但是我发现自己并不介意。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我曾经是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后来发现气场不和的人,和公司企业文化不融的,陆续都自然离开了。包括这次主讲,原本很忙,我觉得还是早确定。在上周让我出差,我说我不去,我有读书会要主讲。包括周一的时候,他们说周二下午有培训。巧的是,周一下班的时候被通知周二下午外出谈项目,于是今天我四点半就结束了。你会感觉到,心想事成,越来越真切的感受得到。
思考题一,“世俗之人虽不必是坏人,但缺乏眼光见识,那就是不行的。”一提起世俗则或是贪享受,乐懒惰;或是争短利,妒贤能。反省自身,你是否也曾有世俗的一面?或者你是否曾在淤泥般的世俗中寻找到并坚守一片向上之心的经历?望分享。
山子:
我觉得每次来读书会,我觉得自己就是充电来了,回老家后一身清爽。身边真正志同道合的人少,很容易被柴米油盐绊住。真正过那样的生活,又很纠结。自了汉的状态,还是比较自私的。我很奇怪我心里装不下别人。
梁先生:
山子可以讲讲出去前后心态的变化。祖父讲的自学,不是学什么东西,他强调的是,整个的人生向上。孔子说,颜回好学。为什么?不贰过,不迁怒。所有的自学,都是不停的自我教育,坚持人生向上。不放弃向上的劲儿。可能能力、环境,走的快或慢,顺或不顺。你混的时候,心里并不痛快。
山子:
我和师伯去山东,前后特别大的感触,活在当下。因为这次是先生信任,让我去看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一个病人。我想这个病人这么重,去了怎么办。我没有名气,万一治不好,让师伯没面子……想了一大堆。师伯回复六个字,尽人事听天命。去了之后发现,现实和我计虑的完全不同。四天的收获特别大,真的开了眼界了。我想起梁老在书中说,你控制不了的事情,还去计虑,就会很杂。给自己刨坑。这个对我刺激比较大。
回来之后我在想,面对每一天的生活,都是这样的。其实每次来读书会都做很多笔记。不发言不合适,太low也不行。来了之后其实没这么复杂。我可能太贪,认知太浅。很着急让自己一下子成为圣贤。老感觉生活中很多烦恼痛苦,庸人自扰。
梁:
他的心态不一样了。我是满世界跑,他相对稳定。带他空间的移动,包括见了我的朋友圈,对他也是一种刺激。
山子:
来读书会之前,看了不下二三十遍。讲座博客都在看,但是和生活中实际接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随时具体的指点,收获特别大。
我自己一个特别大的感触,我以前经常怀疑自己行动力、天赋差。来了读书会还是觉得自己进步小。这次出行,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去问,基本概念弄清楚了,重拾信心,找到了方向。
我对中医专业的感觉,终于觉得自己入门了。中医这么多门派,优缺点我明白了,不会再被左右。心性的休养还不够。所以现在自己很有方向感。你真正的知了,就能行了。完善自己的认知,我找到了方向。当然很多具体。
子钰:
我最近和好朋友周末见面,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一起读一本书。《盔甲骑士,为自己出证》,有个骑士,是这个国家最骁勇善战的骑士,哪里有危险有需要,他就会冲过去。他觉得自己是正直善良被需要的骑士。但是由于他总是到处解决问题,以至于他没有时间脱下盔甲,以至于妻子孩子都看不到他脱下盔甲的样子。妻子想和他交流,他以各种高大上的理由拒绝。
有一天,有个事件让他必须脱掉盔甲,但是太久了却脱不掉。妻子厌倦他的盔甲,说不脱掉就不过了。他开始认真的想要脱掉盔甲。他遇到了国家的小丑,小丑告诉他说,你去森林里,那里有一个梅林法师,他会有办法。他到处找法师,筋疲力尽,带着盔甲,饥渴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法师出现了。法师发动小动物,摘坚果,咀嚼后,用叶子盛水送给他。法师让他开始认识自己。盔甲不是靠外在去主导的。他在森林一段时间之后,他给家里去了一封信,问了家里人,结果孩子回复一封空白的信,他很伤心,大哭之后,盔甲可以打开了。大师说,你回家的话,还会回到过去生活里,但是还是充满欺骗狡诈虚伪。但是你如果走另外一条崎岖的小路,你会遇到三座城堡,然后到达山顶。你到山顶上会有你不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你会脱掉盔甲。
现在已经到了第一个寂静之堡,国王说一段时间我就会回到这里。当我遇到困难,我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时候,我就会告诉大家我要出征了。面对问题,才会找到门。他觉得太静,想让国王陪他。国王说两个人一起是没法真实的面对自己,找不到出路的。骑士说我们不说话,国王说也不行。只有自己面对自己,两个人都在的话,总会有不自觉的伪装。他开始面对自己,害怕孤独、恐惧,从很小的时候的伤口,走上寻找保护自己的路上。
从这个小说里,我觉得我的世俗里面,贪享受、懒惰,太多。我自己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会很在意别人的眼光,我好像很需要被认可。总会有一些虚伪的掩饰,不敢把自己完全呈现出来。以前小时候会对国家社会责任感所激荡,到现在,不太明白自己为什么装不下别人。我以前纠结这个,现在不纠结了,我能把自己搞定就不错了。我作为自私的一类,做到不会有意伤害别人,搞定自己,我就很满意了。我以前,做不好自己的时候,就会伤害很多人。
最近我在看一篇文章,我以前非常拖延,我下了N次决心想改,没有特别大的成效。我发现不能改的原因,贪享受。想先满足自己,喘口气。但是我真的不想面对做的事情,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可能很多问题。这个文章给我的启发,我不知道怎么去做。那个文章是说,解决拖延的办法,就是提高觉知力,提高觉知力之后,并且提高专一度,每个时刻都会找到专心做。你不会轻易放过拖延的事情。你就不会轻易忽视它。因为你是脱离他好久之后,你一旦真正的专心下来,去觉知起来,你和要做的事情一分离,就会感觉到不去做而带来了沉重。
潘:
拖延是你为一个任务完不成而找的借口。确实事情本身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有机会可以做好的。
山子:
我在家,就是把任务写纸条,粘墙上。完成一个就撕下一条。
子钰:
我到现在,不理解什么叫“郑重”。比如一个老师我很敬重他,他交给我一个任务,我下定决心要做好。结果常常做不好。我觉得我因为从小不会放松,一有事,劲儿就使大了。
我觉得读书会对我很宽容,我可以每次来了后一句话就不说。
我现在开始慢慢懂“郑重”,我开始观察身边“郑重”的人。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人,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林溪:
我觉得潘姐生完孩子后,有进步。读书会和你的联系,更紧密了。因为一般来说,孩子更需要投入精力的。所以很多成员都是当了妈妈之后就退出读书会了。
潘:
我有时候也在想,自己状态的转变的原因,读书会、先生、孩子,都是促使我状态转变的原因。以前也会有紧迫感,现在更有行动力。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李林溪:
我看我哥我嫂子,有了孩子之后,很多问题需要直面。我在用见习的身份在观察。我嫂子学过心理学,自身状态比较放松。
问题二,“自学最要紧是在生活中有自觉。……第一件事,却是照顾自己身体而如何善用他——用他来做种种事情,读书则其一种。”
你的个人经历中是否曾有因某事切身意识到照顾自己身体的重要性?或你是否有坚持至今的锻炼方式并从中获益的经历?望分享。
很多人不明白。
我最近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的老公更没有。他的项目是封闭实验室环境,节假日无休,常年吃加班餐,为了责任,坚守了一年,成果显赫,可是牺牲掉了健康。目前是慢性咽炎,高血压,高血脂。提出离职,反而获得了股票和加薪,以及1个月的带薪休假。如果面对工作,你能够说因为有损健康,就不做吗?我觉得在北京打拼的我们,很难做到。
我现在忙里偷闲,一周能有一次瑜伽,还是牺牲了午餐时间。
我时刻明白健康的重要性,可是我也很看重职业发展。
所以想知道大家如何照顾自己身体而善用他的。
最高境界,大概就是如先生一般,在最擅长的领域做着喜欢的事儿,同时每日长跑也不耽误。
子钰:
如果我是你,我能到哪天是哪天。身体会给信号。该舍的时候就舍。先开心的工作和生活。
山子:
就我临床所见,那些老透支自己的人,都是没撞南墙的。当检查结果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告诉你还有多少日子的时候,什么放不下的都会放下了。
子钰:
你现在身心很合一,能量运转还是挺顺的。
山子:
对身体造成伤害,是工作的过程中,心情好不好。你现在这样,即便熬夜,也不会太伤。如果一天只工作几个小时,心情不好,会伤。
全:
很high的状态,不会很长时间。要让自己反省,慢下来。思考是否有需要沉淀。
李林溪:
开高速120-130,心跳加速很兴奋。我担心身体会把心跳加速当做兴奋,但其实是紧张。有心理学研究实验,让女子站在吊桥中间,很多人走过吊桥,结论就是爱情是对心跳加速的错误归因。有时候人对事情感觉兴奋,可能是对感觉的误判。
3.“胸中恒有一股清刚之气,使外面病邪好像无隙可乘。——反之,偶尔患病,细细想来总是现有自己生命失其清明刚劲、有所疏忽而致。”
健康与心态之关系,你如何理解?
我现在反思自己的过去,凡是疑难杂症,都是在心态极差的状态得的。
比如火疖子,鼻窦炎——高考压力
比如眼睑炎——结膜炎,眼睛肿得像怪物史莱克——家庭关系
比如脸上疖子,连续两个月长了两个——工作问题
所以从这一点上,特别感谢读书会,感谢先生,时刻提醒我保持清刚之气,保持一份郑重。如今虽已中年,缺觉得浑身轻松许多。也越发有力量感了,从心理到身体。
全贞雪:
从医学角度确实是这样。心情不好会导致气结气於。客观环境在那,也很难控制。我有个病人,听她的经历,是不可能不得病的。儿子离去,老公外遇,这种状态下,她没有办法。她没办法,但还是得活着。我觉得别把自己放在特别难的境地上。我特别能理解,梁老先生说,婚姻对生命来说,分量比较轻。心态平和的话,会有经历办很多事情。
李林溪:
我说两个事。我值夜班的时候,我不抽烟,同事都抽烟。总觉得嘴里面应该叼着什么。我知道同事抽屉里面有烟,我很想抽,但是我没有抽。这是我很深刻的体会。我今天下午有空,跑步。跑着跑着,看到一个高中生,叫我学长,他跟我谈这个状态,说平常坚持跑步,总觉得应该教给他点什么,一边跑一边讲,喘上了。我还跑外圈,这个速度,我老想给他讲点大道理,展示一下学长威严。想努力多说一点,人家跑了5圈上课走了,结果我还在喘粗气。
梁先生:
刚才大家讲的很好,很open。真诚的表达自己,这样我们的成长和觉察就很清晰,这个很重要。不然很容易就着读书而读书,精神的感召就觉察不到了。大家能够看到,对读书会,对书的东西,并不是那么执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酿成互相砥砺的氛围。再一个,我的想法和大家稍有不同。比如讲世俗,很重要的事情,跳脱出本能。不是说没有柴米油盐,但是你把柴米油盐当成套路的话,你也没有意思。你在做一款菜的适合,也是在做一些探索和创新,看有没有乐趣和新的东西出现,这个就变得完全不同。这就是祖父说的,能够常好常对,对没有问题,我们总可以做对一件事。但是问题怎么能做到常好常对。那么这就回到了问题,郑重,和不懈惰。人很容易进入懈惰状态,就这样了,成为了一种套路,那慢慢的,整个人就没有趣味。你可以把事情做的很好,但是你没有趣味。就像摩登时代里面的卓别林,他成了机械的了。人其实最怕机械,一旦机械,人的活泼和生机就没了。所以现在这种老强调一致性,就很容易变得机械。一规划,就一致。一致的话,就机械了。机械了,你就不想过这个日子了。因为没有变动,没有新的东西进来。我最近做伴侣关系调整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的是,人一定要成长。人真的是喜新厌旧的,你怎么办?得双方成长,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换人来解决问题。所以人一定要成长,才能让关系有生命力的,才能彼此去砥砺对方。
我讲过多次的,关于真爱的两把尺子,一定是在你的关爱之后,对方的责任感越来越重,而不是把对方伺候的越来越懒。不管是对伴侣,还是对孩子,都是很重要的问题。这个不能跳脱,而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再有一个,要避免往外找。比如林溪讲的经历,一开始交流,就想着要露一手,自己就把自己给带进去了。交流就交流,心在当下,不走做。不走做,这个词,是我爷爷特别强调的。一个是懈了,一个是不郑重了,心不在当下了。不在跑步上了,而着急于表达我比你牛,这样就容易出问题。
包括讲潘潘这个事情,我自己觉得你可以把重点放在“不找”。你可以真的是在做事情,而不是着急赢得什么。那次去广州,《拙见》采访我的时候,大家对心理咨询感兴趣,一个劲儿的和我说,问我是不是很high。我说真不能这样想,而且确实也没有这样的感觉。很多特别好的咨询,你可能觉得别扭,但是对方的成长是意外的,意外到接近于奇迹。所有东西变得神奇。
有个案例,他觉得领导在刁难她,莫名其妙得到表扬。她觉得领导可能在拿回扣,其实是她在诉苦,领导一手遮天,她也没有办法。她在岗位上没办法成长,她又离不开那个位置。因为她是单身妈妈,这个岗位的待遇还不错,按时上下班。她纠结,不是不想跳槽,但是跳槽风险很大。怎么办,我自己感觉被她拽下去了。没办法了,要沉底了。
这种情况下,你面对压力的反应方向是什么。比如一个三角形,上面是感受,一边是行动,一边是思想。一般是感受完了,去思想然后行动。但是我现在的感觉是,是需要逆时针,感受不好了先行动,然后再去思想。我们一般都是,感受不好了先去想,希望想出一个办法。这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在low 的情况下,你的所有的思想一定是旧有的、窠臼似的东西,越想越难动,结果一定是糟糕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牛人采取的就是正确的行动的方式。比如祖父,66年8月24日,被C家的,我们看到,他在《儒佛异同论》的书成附记中的描述,讲他的经历,自己如何被赶到小南屋。小南屋我是孙子辈唯一去看过的,8月24日,两个老人睡砖地,一人一条枕巾,日记写到受寒腹泻多次,不让出门买菜,咸菜都不让买,两个老人吃了一周的白米粥。在这个情况下,他9月6日写出《儒佛异同论》论一,不到两周的时间。
我们一来就根据感受,感受了就动不了。他就是按照原定的计划,持笔在手。那个时候他的境遇是,被勒令去扫公共厕所,然后扫大街,然后去接受P+斗。再苦,应该也没有比这个更苦的。他就是在写书。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本书,对佛家儒家道家的洞见是非常敏锐深刻的。这就是他的能力。大家可以去查,8月23、24日,是整个hwb,可以百度一下,L舍哪天自杀的。他竟然在写书,太颠覆了。
这就是功夫。在这个方面,每每想到他的例子,自己就先行动,不要去想。倘若想着,我心态好了再动,一定太扯。为什么中度污染,也跑。是心态不好,马上就跑,戴上口罩也跑。用力量打破自己的僵局,而不是在那里等。世俗就容易被本能和习惯的东西带着跑。你挣脱不出来,就是问题。忍受痛苦比追求幸福容易的多。所有的追求幸福,一定是打破现在的局面。不管多大的打和破。忍受其实很容易。我要改变,就要博弈,做以前从未有做过的没有把握的事情,还要往前走,就是走,就是不停。
包括这次去移园,我不是没有压力。我在想这个局怎么破。山东的一个美术女教师,她的诗歌,非常优秀。在一次新书发布会认识的,加了微信,一次偶然的机遇,毕竟我是学心理的,当她情绪很low的时候,我可以很好的共情。她被抱养的,6年前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她上头有一个抱养的哥哥,是养父的侄子,已经逃离这个家庭了。她和母亲在县城里租房。她一个月前非常兴奋的告诉我,加养母微信被通过了。我觉得她很好,人很干净,有不忍。我自己觉得也没有旁的办法,找咱们读书会学医的一起帮她。不管在不在生理周期,由于血小板少,分分钟出血,根本不敢动。什么办法也不行。我也不懂医学。她那样一个身心状况,严重晕车,几乎寸步难行。我在想怎么办。那天和我说,血小板的寿命15天,不能停下来输血,不能看着她没了。我在想怎么解决这个局面。自己去做了,就可以了,成与不成,得与失,都不管。当山子告诉我有希望时,我觉得很宽慰。
我和山子说过,不起意,尽人事听天命,仁者心安。
我们为什么习惯于往外找。幼年开始,外在的环境就是鼓励大家向外找,所有的评价尺度都是外在的。你好不好,老师说的算,成绩说的算。你的表现怎么样,是你服从别人与否来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下,你只能往外找。
我在想,讲座很好讲,孔子网采访我,让我概括。原本生活在其中,真没想过概括性的内容。省台录播,采访机拿到酒店,压迫感很强,逼出来了八个字:因天之序,道法自然。没有添加,没有格外的东西。你老想自己弄出一个N年大计,你能看到1000年,我不信。很多东西你根本看不到。你让100年前的人看到迪拜塔,他会晕的。那你看不到那么远。你只能生活在当时的认知环境。所以,我们实际上既要有勇气,不断向上。同时在规律面前,保持足够的谦恭和谨慎。谦恭的状态你就会郑重、不懈怠。向上这个事情,是必须的。无为圣贤便为禽兽,禽兽是什么概念,是受制于自己的本能而生活。对禽兽谈不上犯错误的问题。猫吃鱼,没有对错。但是我们人,既可以摆脱本能,还可以更加疯狂。
我祖父讲,重男轻女很厉害,溺死女婴。残忍也可以超过动物。本能限制住你,我们大家不要过度狭隘的理解,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是咒谁,是一下子回到比动物糟糕的。
人生向上,主要是摆脱本能的机械的控制。
所以有一个偶然的例子,不往外找。中国的道德是非标准,就是不向外找。我心里讲座说过,你的原生感觉。言语,不欠钱粮不怕官,不昧良心不怕天。外国靠主,我们靠自己。
再一个,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那天早上跑步,亲子讲座微信群,梁老师天气不好你会不会去补跑,我不会,我的目的不是跑步,我目的是调整心态,让身心和谐健康。所以频次和距离,我不在意。所以拘泥于跑步的距离和频次,就会固外而失内。表妹调侃我,你又犯懒了。我说不是,犯懒就不会过这样的日子,我时刻觉察自己,不起意,没有任何贪的东西。
这次和山子,和当地企业家,黑黑壮壮,心很细,自己企业做的很成功。高中水平,考了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经营企业之余,经常公益。那天书记请客,问他去不去,他说有做事情的缘由我就去,我说可以认识人脉,他说做公益不在乎这个。
这里面,当你活的通透,你会有感觉,你周边的人,是向上的。Low的人和你没有共同点。我经常被加好友,因为群里大家说认可我的文字。包括图片,我不是刻意拍,只是跑的过程中,遇到了美景。一种和谐的,自己和自己的和谐关系。
这个过程中,我不敢懈惰。平时日程很满。如果累,赶紧睡。我想说的是,讨论的过程中,真的要正心诚意,有人性。
第三题,更多的展开一点,你们学医应该有更多贡献。我看到题马上就想到,健康与心态的关系,最简单的就是七情所伤。但是我们老是觉得吃什么营养品,还是往外找。
再有一个就是讲,知行合一的问题。我最近接触的几个人,佛系中年妇女。真的让我很难受。我没弄过我看着都痛苦,有一句话,菩萨为因,凡人为果。她一定为果。你心不静,正是需要用功夫的。功夫就是在最当紧的时候,能够使出来的才叫功夫。现在很大的问题,念经、念书、做事情,被打做两段。念就是念,干就是干。人就是静不下来。老说去庙里呆两天就好,我说对,回来继续乱。她们是逃避,是遁世。不管是觉悟还是洞见,都不行的。当然,摆个pose,很容易,但不是个方向,有点乱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真正回到本心上,否则越来越糟糕。
这一个月,强度很高,但是状态还好。这种事情本身就会让你成长。山子说他在成长,我自己也在成长。很多问题和原来都不同。
我希望每个人,一定要心放在当下,不要走做。要下力气,用足够的定力,和虔诚,来守护内心。首先要做到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你自己和自己不在一起,就会出大事。我记得祖父说过一句话,他说,我对生活如此认真,以至于我的生活是整个的,所以我不能过心在此身在彼的生活。否则,你会发觉越来越把自己搞的很分裂,自己没法和自己在一起。我父亲和祖父一起生活61年,作为父亲,我祖父耳提面命的谈话只找过他一次,三个字,不要贪。老想可以做这个做那个,向外找,人就开始分裂。做这个事情就做,全神贯注。这一点上,要把心放平。我曾经在女儿上高一的时候,看她的周记本,她居然写钓鱼,要专注于过程。她能悟道这个,对她的成长大有裨益。我研究尖子生,和智商关系不大,有的同学,学习不好,但智商不低。为什么用不成,我最大的体验和感受就是,他们有非常深刻的稳定的反省、觉知自己的能力。你看清自己的时候,就是一个大的开悟。能放下很多,也能明白自己要什么,才能和自己在一起。你不和自己在一起,日子怎么过都是别扭的。
虽然读书会没有那个时候人多,反而大家交流的更有深度,交流的更坦诚,更有深度。我们在乎的是,更重要的通过这种形式,不断砥砺我们去成长,不断的成长。
潘爽:
我发现我参加读书会很强烈的感觉,每一次先生都会讲到本能的问题的时候,自己都会觉得特别感同身受。但是下一次再讲,还是觉得自己做的差很远。最近内部培训就提到,学习要有输出。所以做记录、讲给身边的人,也是一种输出。理解郑重,理解对自己有办法,理解不逐求,真的需要下功夫,需要一天天去实践的。而不是听先生讲一两次就可以的,真的需要去践行。
山子:
我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地方官员,每一次听的手舞足蹈,他听了一个多月后,和阳明先生说,您讲的很好,我有很多工作,但是我不能过来学习。这个应该就是先生说的,我几时让你耽误工作了?我是让你在生活中修行。孔子以前说过,工作中认真,就是修行。我看了之后很有感触,在临床中,你多用一分心,你的感觉就不一样。
我还想补充一点,先生刚刚说的李总,做公益的。我以前感觉做公益,就是有时间有钱去做公益。真正的现实,和自己空想的真是两码事。比如我们去帮助美术老师,在帮助的过程本身,自己就获得了成长,这一点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以前觉得自己功成名就了就去做公益。公益的本身,你给对方成长,自己同时就会成长。就像带孩子,孩子就是我们的菩提。不管孩子就多小,把心放纯。古人有两句话,有意者无义,无意则有意。
子钰:
第二点,锻炼身体,我以为先生每天都跑步。我现在每天做一套莲花动功,加上站桩和大拜。我以前站桩很长时间,但是不得法。我从小很缺乏运动,身体运动不起来,我需要动静都有的方式来调理自己。现在我找到合适的了。坚持很容易,我报了一个小团体,你坚持了就打卡,大家会先交钱。到了天数,坚持下来的人就会分钱。我能坚持下来,还能分钱。我觉得挺好的。结果,很快就被淘汰了。因为有一个附属条件,你在朋友圈发的同时,要给活动做宣传,要把发圈截屏,方便统计。要求每天发。我一开始不认真,我没有截屏,钱就回不来了。我心量很小的在朋友圈里诉苦。但是这件事情对我来说,确实是我自己要坚持的事情。但是我很轴,我管大拜是不是调节我自己,是弹性的调节自己,为了长久的去做。这是很基本的事情。我在做的时候,有时候想是不是不要做。做的时候有体验,一个是做的时候有成长,但是很难受是不利于长久坚持。所以前几天是激烈的坚持,中间有几天就流于形式。所以后来是活泼泼的去做。做多少就发了,期间也有过很多小心思的,没做到也发。对自己撒谎了,觉得别人看到也是一种激励。就是各种想法。后来明白,这件事情是为自己做的。我把自己搞的好复杂,现在很简单,想做就做,是本来的样子就好了。这几天,刚调整出来,专注于事情本身。现在才意识到,先生跑步,根本不是为了形式。108大拜,很受益,身心变柔软,拜的时候想起很多感恩的人,对不起的人,很多不正的想法,慢慢都会看到。拜完,身上会出很多很冰的汗,皮肤也变好,就是愿意做。
骁騉:
下一个阶段想向上。但是我面临一个方向的选择,比如我平时多读书,也是向上。有没有一个标准,我最近也在思考。然后就是刚刚说到《盔甲骑士》,我刚刚自己的理解,盔甲就是在世俗当中,世俗的形象。不是本我。可能骑士装的久了,没有了真实的内心。到了寂静城堡,是他面对自我的时候。我平时不像山子哥,他会纠结一些事,我就会觉得我有很多不足,我很正视自己的问题。我也很想朝着圣贤的方向去努力,但是多少差距,我考虑很少,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做。不论我好,还是遇到问题,我就以当下为基点,去努力。关于健康的问题,我在体育大学,我们有养生的老师,他不教口诀,他让站一个小时,每天早上站。作为体育大学学生,运动也多,会健身。你要想站桩,练力量会影响,但是他说力量型的东西,会让气会断。因为我也不懂,我是从年前跟着老师去站桩,微信签名是修身和修心,能做到多少不知道,但是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翁莉:
我又回到潘潘的几个问题上,梁老说的身心的觉察和收获,我感觉并不是高大上的事情,比如读书、工作、锻炼等具体的事情,可能是很多生活琐事上,每一天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有自己的觉察和顿悟,就是向上。哪怕买菜做饭,你发现你看着家人吃饭,你特别开心,这也是一种向上。跑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很愉悦,我发现我也坚持跑步,一不跑,就会起荨麻疹。有的时候,为了减轻症状去跑步。更多时候,跑步,快走,包括其他运动,会让我瞬间身心愉悦。愉悦的瞬间,也有顿悟。所以生活中处处都会让自己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我对前半生回顾一下,对生命会有新的感触,哪里可以做的更好一些,常常会有反思和顿悟。我觉得这个就是梁老说的自修。自学不简单是学一门外语,是儒家,首先是修身。但是你确实可以齐家。尤其是对亲人有影响,一个家庭的氛围,是女性性格决定的。如果你暴躁,家庭就不稳定。如果你温和,大量的去行动,疏解自己的不快,调整好心情,面对家人的时候还是很平和很愉快的。这会让周围的人很舒服啊。这也是自我的进步和提升。如果能让家庭愉快,也是很好的事。所以每天的修行,很细碎,方方面面。拿快递的时候,面对小哥的态度,你能不能心平气和的交流,都是修行,自我提升。你永远有意识的让自己成长,这就是主动的学习,是生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