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次读书会《教育与人生•教育的出路与社会的出路》思考题
主讲:全贞雪 督导:李纪川
1. 依据自身经验,请举例说明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哪些是必要的,哪些又是觉得不必要的?
2. 你认为当代中国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感觉有出路吗?文中说,“何谓教育的出路?凡一种教育有成效见于社会,因而社会要求发展此教育,教育有其发展之前途者便是”。被社会所需要是教育的出路,因为北伐和抗战,当时黄埔的教育便有了出路,那么目前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3. “何谓社会的出路?大约应有两面条件:一面从社会中的个人看能得安居乐业,再一面从整个社会看能得向上进步者便是”,目前我们已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居乐业,那么,如何做能使社会再向上进步?与这样的社会需求相顺应的教育又该如何走?
4. “从学校出身之人别无事业可做,唯有仍回到学校教书之一途,再造出一批人来仍是如此,轮回不已”的教育叫轮回教育,目前的中医是否有一定程度的轮回教育?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中医该如何能跳出轮回?
5. “文化个性之强,历史积久,背景深厚,受过去之规定愈严,愈不得漫然以从人”,唯有“具有深刻自觉的学习于人”和“具有全盘计划的自我创造”的路,中医与中国文化是否也应如此做?有无具体实施计划?
6. 延伸阅读思考题:清末甲午后,举国动员青年留学日本、美国,并将留学背景这一条件同仕途前景直接挂钩,然而日美两国对教育的不同态度造成了大量“速成”的留日生和少数能够学贯中西,涌现了影响近代的泰斗级人物的留美生。当今的各种“速成”、“捷径”教育是否在走历史的老路?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否有清末国家政策那样的推手?教育是否应该讲究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