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次读书会《猴子的故事》读书笔记
李林溪
滚雪球
关于柴静这个事情,我一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很多后来的事情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偏离初衷的不少,误解不少,增进了解的也不少。
柴的视频推出当天下午我就看完了,看到一半我就觉得很不对劲。当然看完之后的后续看完更是感觉混乱。我看视频首先对视频本身和其中的阐述方式感觉蛮好,她表达观点的方式让人容易接受。不过我觉得不对劲主要是其中的观点,其中某教授的“三个要点”都是“政府监管”,我相信不仅是我,大家对政府越来越强的监管是什么后果都有感触。后面钢产量过剩其实就和08年4万亿的政府投放有很大关系,反应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可谓是不懂经济规律的zf,好几届,强行推行自己意志的恶果。
而我害怕的就是出现另一种“强行推进”,或者说是“环保大跃进”,和大炼钢铁对应就是大搞环保。任何一个崇高的“主义”,被无限推崇之后……都是罪恶滔天,无论他的名字是“镰刀斧头”还是“环保”。现在环境有问题,但问题就是如果也用“一个动作解决一个问题”是不是也是陷入倒不出花生猴子的窠臼?
我想表述的是,相信市场,相信无形的手,或者说相信规律,慢慢地去解决,相信环境问题是大家都有感觉的,视频中也提到2011年开始监测PM2.5,2014年很多监测指标出现下降。尽管幅度很小,但在机动车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不难得出环境问题正逐步好转。而大众希望的,是一下子就出现每天都是蓝天。
我表达完观点甚至在熟人之间也引起了争论。有人希望全民觉醒,环保至上,有人觉得应该每人出钱,共谋发展。每个人都在发声,这点倒是很民主,而且我也同很多人进行观点交流,发现原来有好多误解,彼此之间都有误解,交流之后,觉得增进了好多理解。
柴的视频在网上也是激起千层浪,知乎先有说其造假的数据帖,后来出现说知乎这一篇数据造假的打架帖(倒是蛮符合我对知乎爱抖机灵的印象)……有说其是公知搅乱民生的,有帖出某院士更有说服力的视频的……其实这众多纷繁的信息,倒给我一个不错的感觉,以前那种单一的信息源时代已经过去了,信息获取不再是难事,考验大家对信息的甄别能力的时候到了。
我听到范师兄说到有些群体在环保中的生计问题。这其实很有意思,我那些觉得环境必须马上有改观的熟人都是在城市生活,不说富裕起码是白领,他们代表网上多数发生的群体。但到收入低的地区情况可能不同,那里的人观点无法在网上表达。我听到说视频中唐山钢厂周边的居民是有补贴的,那几百元对他们来说很珍贵,很多人也知道空气不好,但他们觉得这几百元很重要,比空气不好重要。这涉及到共情的问题。环保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道理”,大家往往想去用这个道理去说服人,在读书会的经验告诉我,这样行不通的,真的是让人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了很多,其实很多都是读书会中反复重复的观点:共情、不要一个动作要求一个结果、不认定、不怀疑动机、气要平……
柴这个视频是一个很好的引子,有很多值得交流,也能开拓视野,大家有机会随时可就此事再交流。
说了半天所以我觉得梁老那篇《帮助理性开发的是经济》很经典,看完之后我看了不少经济学书籍,不再事事哀嚎着政府管管,相信无形的手,或者说相信规律。相信规律之后自然气平了。我很乐观,不是傻乐,算是理性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