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学小史》读后感
努力回顾自己从幼儿园到大学将近20的读书生涯,想搜索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却心中一片茫然,仿佛二十年的时间积淀也只剩飘渺虚无,最终不免悲叹,原来二十年来我都在努力做个好好学生罢了,也一直都是个好好学生的模样,很少为自己真正的成长动过些许脑子,而看完梁老先生的自学小史,不免觉得我的人生画板上都是些生硬的线条,缺少流畅,更缺少自由的美。
爸妈学历都不高,于我学习上的照顾是少之又少,只依稀记得刚上小学时每周五拿着老师奖励的各种奖品总能换来爸妈赏的几毛零花钱,还有亲朋友好来家做客时看着墙壁上贴满的奖状总不免络绎不绝的夸赞和父母眼中流露的欢喜与自豪。
二十多年的光阴如驹过隙,特别是当自己缺少心思去对待,缺少对时间理性的认知时,那种回忆也不过是残缺片段的集合,有种茫茫不知把自己遗落在何方的感觉。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成长而自我用心学习,思考,成长,这是何等美丽温馨的事情。很清楚记得小学上学路上总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张凳子,一个小人,一张大报,每睹此景也总会内心很触动,有种莫名的激动和欣喜在,也不曾思考是何故,如今回想那时才知道自己内心不自知的期待和渴望——自我成长。读书会上大家对读报有很多的感受,在当今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电子信息蜂拥而至的年代,或许一壶清茶,一张报纸更能够滋养我们饥渴的灵魂,确实已有很长时间没手握报纸,而心中却总住着一幅画,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一个清晨,一张报纸,一个嬉戏的小孙女。正如梁先生所讲,读报的特别在于其指向性较其他书籍弱,更多的是自我的抉择、思考和情感的照顾。读报因其无目的性的开始和自主思考后的结束,有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和忘我,睿智和从容。也难怪梁老先生对读报情有独钟。
另外,从梁老先生的自学史到当今的中国社会教育,足见学生和家长是长期被教育制度牵着鼻子在走,不能不说这一路真好辛苦。从学前班甚至从娘肚里开始我们就制定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方针,其精髓则是只要你表现得好,才有资格生活得好。所以我们一直往外逐求,努力给自己穿上各种光鲜亮丽的外装,而忽视那个躲在角落独自啜泣的灵魂。中国的教育制度让我们一生下来,就不断被名誉利益金钱之水浇灌,人性中本有的对自我感受和生命予以尊重和照顾的慈悲之心被禁锢心底,真善美也随之不值一提,被抛在一旁任其苟延残喘,自欺、残酷、冷漠、不信任、暴力则肆意蔓延,构筑成无数阻隔人心的冷冰冰的铁墙。与此同时,课本上却又印刷着要与人为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助人为乐,向雷锋学习等等字样,于是我们不仅学会了远离慈悲和真善美,甚至还学会了用慈悲、真善美来伪装自己的丑陋,一切看起来天衣无缝,而实际却让灵魂遭受着酷刑,人格被扭曲和撕裂。当今社会的各种畸形作风和人性的扭曲变态如同戏中一幕幕的闹剧,冷眼旁观不免悲叹,心痛。
以往种种的不自觉,愿作日后不断自我成长和自新的警钟,也愿我们大家都能活得越来越清明自在,更愿我们有勇气踏在真善美、向上的路上,相信一路必会风景宜人,自有暗香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