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读书会准备材料
一、基础信息
1. 读书篇目:《朝话》附录《青年修养问题》
2. 拟题、导读/主持:陈阳
3. 督导:李丹
4. 督导推荐:
【故事一】
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悠哉散步,一边走一边愉快的聊天。忽然有位愤世嫉俗的青年出现,用棍子打了他一下就跑了。他的朋友看见了,立刻回头要找那个家伙算账。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他,不要他去报复,朋友觉得很奇怪,就说:“难道你怕这个人吗?”苏格拉底说:“不!我决不是怕他。”朋友又问:“那么人家打你,你都不还手吗?”此时苏格拉底笑着说:“老朋友,你糊涂了,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踢他一脚吗?”
【故事二】
苏格拉底走在一座独木桥上,对面来了一位反对者。反对者说,我是不会给笨蛋让路的!苏格拉底说,我则不然。就马上给这位反对者让开了道路。
【故事三】
苏格拉底非常聪明。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您这么一个大人物,却把自己的房子盖成这么一个小盒子,有什么道理吗?”“确实没有什么道理。”他说,“不过这个地方虽小,但是如果我能使它容下真正的朋友,我将会认为自己是快乐的。”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5. 复习阅读:(回顾,以系统补充理解和对比理解为主)
1)《言志》《发心与立志》《欲望与志气》(合并理解)(第4-6篇)
2)《研究问题所需的态度》(第17篇)
3)《成功与失败》(第28篇)
3)《生命的歧途》(第33篇)
4)《谈修养》(附第62篇)
二、文章脉络(主讲掌握)
(一)此篇文章以十个问题(不重复,概括)引领读者思考关于“青年的修养”这一问题。
1. 什么叫做修养?
2. 修养个什么?
3. 修养于青年是否必要?
4. 青年修养与宗教修养的异同?
5. 青年修养与欧美教育界提出的心理卫生的异同?
6. 什么是人格?
7. 心理学中的人格指什么?
8. 以古今中外伟大人物为例,论证修养对人格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9. 青年的修养与从科学而来的心理卫生是否相等同?
10. 若此修养其内涵超过心理卫生,科学依据是什么?
(二)文章又提出了九个希望(包括内在含义),这些希望是对此问题研讨的程度和方向的把握。
1. 希望读者不要冒充内行,无妨假作一外行人,从外面向里来探求。
2. 什么叫修养?修养个什么?我希望读者给我答案。
3. 其实这个答复很不够,很粗浅。我们必要问:
4. 我们平日在学校里读书,所领会融会的都是许多科学知识,现在谈修养,至少亦要和平素所讲习者相沟通而不相矛盾。凡此等处,希望有清楚的解答。
5. 我希望青年留心修养问题,莫忽视,以为不必要;
6. 我更希望留心乎修养的青年,对于我上面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
7. 试各本所见作答,彼此讨论,或向人请教,不可颟顸(mānhān)笼统。
8. 关于修养问题,不宜作空泛的理论,最好为亲切的指点讨论。
9. 指点必须有其彻底的思想,一贯的精神,否则是无益的。
[总结]:本文读书的方式在于讨论分享,并请先生做指点。
三、思考题:(请大家认真思考,并希望在讨论时能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
1. 以历史背景为参考,试分析1940年那个时代提出“青年修养”的原因和其必要性。
2. 结合自身实际,你认为“青年”的划分标准是什么?青年有什么特征?(试结合《人民日报刊文称80后集体变“老”暮气沉沉》和当代青年对《致青春》火热追捧的社会现象进行理性思考)
3. 结合本文和自己的实际,谈对于青年来说需要的修养是什么?青年的修养问题是否可以具体指标来划分吗?是,具体指标有哪些?不是,原因在哪?(结合《冯友兰追问人生—青年的修养》,阐释梁老和冯友兰在对待青年修养问题上的态度)
4. 结合本文和自己实际,谈青年的修养与人格、宗教、心理卫生有何异同?(以理论根据作为说明)
5. 请列举一位自己感兴趣的古今中外伟人,或者是年轻有为之人,你认为他们的成功或者事迹与其修养是
否有关?修养对其人格的塑造有什么作用?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鼓励大家以讲故事的形式和大家分享)
6. 以自己的志向为基础,分享自己在努力实现目标中修炼提升自己的心得。(此题可以将前几题融合系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