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请假专区) 《谈儿童心理》读后感——唐瑤 来自 全 贞雪 2012年12月18日 2012年12月18日 A Decrease font size. A Reset font size. A Increase font size. 《谈儿童心理》读后感 唐瑶 看完了整理稿,虽然有点匆忙,但是觉得没能来参加这次读书会真的很遗憾,因为内容真的是太精彩了!首先我要检讨:前段时间刚回京,有点忙,上周末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就忘了读后感的事了,虽然之主讲都已经提醒我了,但是我还是忘了,直到今天中午因想起明天有读书会,才突然想起来。所以我要检讨,因为我的读后感还需要黄芊师姐的审阅,我特别内疚,在这么短时间赶着上交读后感,这给黄芊师姐增加了突如其来的工作量,真不对。因此,我在这忏悔一下! 关注儿童的教育是从先生的博客里讲的一个故事开始的:天冷了,父母在跟孩子说加衣服的时候他们可能不听,等到出门了,真的很冷的时候,孩子才会听。其实是孩子的感觉有延迟,他们无法预计将来出现的情况,只有真正到了现实来临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所以之前拼命让他们穿衣服不但没用,他可能还会觉得你很烦,只有等他感受到寒冷时,才是教给他防寒保暖的最佳时机,这时并不晚,恰恰最有效。这个故事给我很大震撼,好像明白了什么。回想小时候我跟我弟弟做的“沟通”(他小我四岁),好多我都错了,其实我只是会教训他。看完这个故事就觉得儿童教育要好好学习一下,因为将来我得养孩子,这可是门大学问啊! 先生在会上讲带女儿去看活猪的故事让我很感动,曾经跟北京的女孩聊天,谈到动物,如先生所说她们可能确实很难见到猪,还有南方的水牛她们也可能没见过。父亲对孩子的尊重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想起我小时可能比较淘气,经常挨父亲揍,但是我记忆里除了挨揍之外就是父亲还给我讲道理,这个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帮助。父亲年轻时脾气不好,但比起那些只挨揍的小朋友来说我真是幸运得多。 我在门诊经常有小朋友来就诊,大多是感冒、发烧、咳嗽、哮喘或是肠胃不好之类的。他们的表现很不一样,在父母的陪同下,第一次一般都很拘谨,有的表现得很乖,坐在那让你把脉,有的显得很害怕,虽然我没穿白大褂,但他们很敏感,你一上前就大哭,可能能感受医生的气场吧,这时他们的父母就会哄,这里不打针之类的,我就静静地等或者配合父母一下,一会就会让你看病了。次数来多了,就会变得熟悉起来,他们会表现得很开心,而且愿意来看病。因为我们那有鱼,屋子大方宽敞,环境安静,他们比较喜欢吧,这时他们会跟你闹着玩,兴奋的孩子会在大厅里跑来跑去,还会跑到药房看你抓药、学你抓药。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四岁多的小男孩,在我诊室跑来跑去,因为在看别的病人我没理他,他就用沙哑的嗓门对我高喊“我要消灭你!”,想来很是有趣。还有个小女孩,听说妈妈要来看病,她也愿意跟着来,说要给唐叔叔带巧克力。听到这样的故事,我内心总是感动。我们的身体长大了,但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独自面对各种问题,比起小时候有父母的帮助,有时会觉得很无助。但我们内心依然保持着或者向往着文章中所说的小孩独有的那份“诚”。这可能是我们喜欢小孩或者愿意跟小孩在一起的原因吧。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0 评论 0 FacebookTwitterEmail 全 贞雪 上一篇 《中西医学术不同》读后感——唐瑤 下一篇 《以出家的精神做乡村工作》整理稿 您可能会喜欢…… 第135次读书会... 2019年2月27日 第122次读书会... 2018年1月28日 第121次读书会... 2017年12月11日 第115次读书会... 2017年7月27日 第113次读书会... 2017年4月12日 第112次读书会... 2017年4月12日 第111次读书会... 2016年12月12日 第106次读书会... 2016年6月21日 第98次读书会《... 2015年11月14日 第98次读书会《... 2015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