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剧》读后感
全贞雪
文中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若是在唱戏时,没有疯的味道,大概不会唱得好;看戏的不傻,也不一定会看得很好”,我认为此话甚对!依我自己的体验而言看电影、电视剧、话剧,最入迷的时候也确实是梁老所说的忘我的投入到剧情中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跟着剧情情感在起起伏伏,与剧中人一同兴奋、快乐、揪心、痛苦、恐惧、悲哀、恸哭……傻傻地跟着哭过、笑过之后感觉也十分痛快、爽朗!
看同一个戏剧不同经历的人感受不一样。例如看电影《活着》,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是含着泪抽泣着看的,而我是没有经历过那段苦难的,那种无厘头的场景对我而言只成为了黑色幽默,所以以轻松无奈的心情看完全剧。对那电影总的感觉就是好玩,理智上我也知道那些人很痛苦,但情感上我完全感觉不到痛。可见,与剧情互动可能离不开自身的经历,只有曾经体验过相似的情感,当戏剧中类似的情景出现时,我们才不自觉地寄托情感,发泄情绪。细想想,傻子一样看戏却觉得畅快的原因是,我们无意中借助戏剧把掩埋在内心深处的近乎于潜意识的情绪得以发泄的结果吧。
生活中常见到有些人提出“电影是强迫的艺术”、“剧情里讲的都是瞎编的”、“剧情与我是无关的”等各种各样理由拒绝看戏,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理由都没有错,可是遇到如此理智的人总让人觉得缺少些什么。应该就是缺少文中说的“生命与宇宙合一,不分家,没彼此”的化境的境界,所以离最流畅、活泼、自然、自得的生命状态总有些距离,无法到达圣境。可见,理智多就明于分辨,但同时又失去了混为一体的情感的乐趣。就像阴阳一样,在病理状态下首先要计较于二者的辨别,而在生理状态下最重要的却是阴阳合一。
理智没有无限好,感性也不能是生存的全部,重要的是怎样适时使用二者。“同想生爱”,感情更在乎同的、通的那一面,戏剧是不错的情感疏泄途径,渴望多一些能有共鸣的好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