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感 [转载]生活中的读书会—写在离京前 来自 全 贞雪 2012年5月26日 2012年5月26日 A Decrease font size. A Reset font size. A Increase font size. 雖然唐瑤給我可以改動博文的權利,但還是決定原文轉載。個人覺得此文很真實很好,以至於不捨得改動其中的任何一處字句。 原文地址:生活中的读书会—写在离京前作者:小桥流水_玖csi 生活中的读书会—写在离京前 接触读书会已经一年多了,才发现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啊。比起一年前的迷茫、痛苦来讲现在清醒、轻松了许多。下周要离京,要缺席几次读书会,真有点舍不得。 初识梁师伯,那是老师刚走不久,都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时候了,大概是10年的9月吧。心里最亲爱的老师刚走,自己恰好毕业,要踏入社会,一切因素让我心里极不清爽,非常模糊,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在这时,黄芊师姐的一个短信让这一切有了开始。她说老师走了,梁师伯是搞心里辅导的,能帮我们做一些心里干预,大家可以自由参加。以前对师伯略有耳闻,并不熟知。我认为痛苦是必然的,对心里干预其实并无太多兴趣,但本着对师姐的信任我还是参加了。 在曾经上过课的那个公寓的房间里见到了师伯,一位跟父亲年纪相仿的中年男子,不像老师那么大脾气,给人一种和气的感觉,眉宇间有着跟我们一样的隐约痛苦的神情。我从未正式做过心理咨询,高一时曾经因神经紧张导致严重失眠,咨询过老师,但效果并不理想,是后来自己调整心态慢慢好起来的。所以我并不知道心理干预是什么样的。当时师伯让我们做了一个游戏:假如我们坐着一艘游轮出去游玩,由我们本人掌舵,请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身边最亲近的8个人的名字,我们船上就带着这8个人。突然大风浪来了,船漏了需要我们抛下一个人……凭着直觉,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游戏的最终步骤:如后来师伯所说的只能留下一个人。所以一开始我就非常痛苦,难以抉择,8选1啊,都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说实话我不喜欢这类游戏,但我似乎明白师伯的目的,经过一番挣扎,在师伯一遍遍的催促下,我预留下了心中最惦记的那位,顺手撕掉了其它7个人中的任何一人。果然第二步要再抛掉一个人,第三步再抛一人,我抛得很快,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可能越来越难抉择,我抛得很坦然,最后只留下了一个人的名字,师伯让我们看看手里那个人是谁,我心里很沉重。后面大家分享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感受,似乎师伯是想给我们疗伤,让我们明白什么,可以放下什么,不要再惦记什么。而对我,好像完全没有积极作用,这件事反而使我明白老师在我心中的位置,因为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压抑中有一丝轻松——原来是这样。这件事让我很佩服师伯,在这段内心混乱的时间里是他让我明白我到底在想什么,最在乎谁,在东方时尚驾校空旷的广场上我长吁短叹。这便是第一次师伯给我的感觉—— 最原生感觉。 老师的突然离世让我很难接受,那段时间我非常痛苦、迷茫。之后又参加过几次活动,都是黄芊师姐组织的,师伯对我们做继续的心里辅导。我没有主动参与的念头,但不知是出于对师姐、师伯的礼貌还是别的,我还是都参加了。辅导的形式主要是聊天,师伯会让我们讲一些内心的感受,因为内心很乱,我已回忆不起来当时我都说了什么,好像一直在诉说心里的一些不满和怨恨,师伯一直在委婉的表述事情的真相。而这个对我似乎不管用,只记得有一次师伯一改温文尔雅的谈话风格,很严肃地对我说“唐瑶你这样下去很危险!”,我当时(即便到现在仍然)完全不明白师伯为什么会那么说,但心里能感觉到师伯是为我好,可能我对有些事实并不了解,但师伯又不好得说。我礼貌性的表示接受。那次觉得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刚柔并用的人! 后来师姐又组织了读《朝话》的活动,也就是现在的读书会,依然是师伯带着大家读。之前对梁老先生只略有耳闻,知道他是国学大师,但那离我好像很远。唯一直接的是老师墙头挂的那副字“四谛不立,五蕴皆空”。据说是当年梁老先生送给老师的,老师很认可梁老先生,原来讲课时提过梁老先生的一些故事。而师伯是梁老先生的长孙,老师的好朋友。老师给我们讲课时提过他。有一次我跟郭志晓修好了风扇,但没有回答好老师具体是谁修好的,只说我跟师兄一起修好的。老师很生气,说我表述不清。他专门举例讲他同师伯一起做项目深得领导赞赏,领导问是怎么做出来的,老师回答“梁··提的方案,我实施的。”这让我感觉师伯是鲜活的。可能师伯是想帮助我们,但读起《朝话》的大部分文章,我感觉可以用“完全搞不懂”来形容,有时读三四遍还是一片茫然。对于课上师伯所讲的社会现状,我觉得很多跟所读文章并无直接联系,那些好的、不好的制度无论跟我有关没关,我好像并不关心,总觉得读书会跟我隔着一层什么东西,我完全游离在读书会之外。加上工作的疲惫以及生活的繁琐,我中断了读书会的活动,完全活在了自己的世界。活在每天疲劳的上下班、繁乱的个人生活之中。大概中断了8个月到1年的时间。 一天,黄芊师姐告诉我师伯要开心理讲座,建议我来听一听。恰好单位人员有增加,我的工作稍微能轻松一些,生活的琐事处理得也差不多了。我觉得应该继续学习,生活要步入正轨。于是又接触到师伯了。 虽然老师已去世一年多,我对他的思念并未衰减,经常在梦里梦见他,有一次梦见老师叹了口气对我说“唉,你终于来看我了”,那种感觉如此真确,无法言表。老师离世前一直在生病,我很想去看他,又不敢去,怕去了惹他生气,影响他身体,又怕不去他也生气,就给他打电话问他用不用我去看他,当听到他说:不用了,好好学习吧。我心里便长出一口气,而老师的突然离世,让我猝不及防,没有告别,他就走了。那次梦醒之后,发现自己泪流满面,心里非常难受,竟然接着呜呜哭了起来,这样的痛哭大概有两次。后来也常常梦见老师,梦里经常是他给我们讲课,他讲课的思路依然是那么清晰,还会梦到我跟他聊天开玩笑,梦里如此真切,我甚至会想“老师不是没死么,还在的呀,很真实的呀”,醒来才知道是在做梦。这样的梦做得太多,以至于有几次梦到老师我便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甚至有不要醒的想法。梦里老师如此清晰,联想老师走后发生的一些奇怪的事情,我老觉得老师没有走。我把这种想法告诉了一位好朋友。她问她的上师,那位上师在老师去世后曾经给老师做过超度,上师说老师肯定已经走了,他们的超度不会无效的,我之所以梦到老师可能是我太想念老师了,或者我自己的某种魔障在起作用。即便如此我还是会梦见老师,我把这种思念老师产生的梦相跟一位“老菩萨”(已经出家的阿姨)说了,她在我这看病半年多了,彼此很信任,她说不知道老师去世后去了哪,如果他去了不好的地方,我还老梦见他对我不好,她便问我要走了老师的名字。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她笑咪咪地问我“还会梦到你亲爱的王老师么?”我才发现确实好久没梦见他了,奇怪的是直到现在也再没梦到老师。她说那以后她一直在给老师念经,我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只是跟她说我挺喜欢梦到我老师的。 参加心理课后,我又恢复去了读书会。无论是读书会还是心理课,给我的感觉,师伯对王老师很少提及,师伯说得最多的是“我们要自我成长”。感觉师伯一直在默默的告诉我们什么。无论是心理课还是读书会,下课了师伯总会拍拍我的肩膀说“下次争取发言”,或者“你能来我就很高兴了”之类的话,有时还会关心我工作怎么样了,这让我感觉很温暖,有时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虽然读书会上师伯还会延续原来谈对社会现状的一些看法,但跟原来那种与我毫无关系的感觉不同的是,我突然发现很多事情师伯说的对!有道理!这种感觉让我会思考一些问题。在那次谈雷锋本人及学雷锋的现象的课上,师伯的一句话映在了我心里“真善美三者永远是真排在第一位,任何事情总要从它的真相说起”,我幡然醒悟,历史就是现状,原来想不通的一些人或事突然明白过来了,生活中的很多让人觉得虚伪恶心的事情,其实本质跟学雷锋是一样的,明白了原理看清了根本我便不再纠结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小的教育都是在别人构建的理想国度之中,所以在生活中往往发现:现实与理想很冲突!我很痛苦!与学校完全不同的是,师伯告诉我们很多社的真相,历史的真相,尤其在是那个疯狂的年代。至少是部分真相。这是正统教育所没有的,这也是我们所缺失的。在一次心理课上,我分享: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未来,计划生活,在北京生活节奏太快,自己完全是被安排好了似的。师伯说“我们要明白谁是生活的主人?!”就一句话,一种在困乏之中被敲了一下,头脑突然变得清醒了一样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生活牵着鼻子走。那次课后,我再去安排工作时,效率提高了,自己也轻松了许多。似乎过去就是专门为别人活着一样,很累!现在去看生活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感。有了跟师伯学习的这些感悟,回忆过去一切人或事,似乎明白了许多。不再埋怨生活,并且走出了那种混沌难受的感觉,也明白了自己的方向。很多事情想开了,包括老师的离去。对老师除了思念回忆,我常常思考他的脾气性格、他的生活境遇,难过之余,似乎能明白很多。临床上碰到的情况很复杂,这促使我反复思考他教的知识,在临床上反复对比、印证,有时发现确实需要跳出某些理论框架来看问题。我的心情似乎不那么沉重了。 如今又要离开北京一段时间了,可能要缺席两到三次活动,确实有些不舍,其实清明节那次外出就已经有了这种感觉,有几次师伯出差了,要停课,虽然不需要跑那么远去听课,身体会轻松一些,但心里总会有怅然若失的感觉。呵,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希望能参加的同学好好珍惜机会吧。 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那天我去扫墓,给老师带了一只黄色的小菊花,还烧了纸,平时有好多话想跟他说,到了墓碑前却又说不出来,说出来的却又不是平时想到的。师姐曾说老师离开前就让她去找梁师伯学,要不是师姐我也接触不到师伯,所以挺感激师姐的,这段时间收获真的不小,老师的话没错,要是老师还在就好了。如果老师跟师伯合一起那会是怎样的结果,呵,说不好。对师伯的感觉是不能用感激来形容的,觉得他像父亲一样,对父亲光用感激能形容吗?呵,不能的。师伯曾说大家可以叫他“先生”,而我总喜欢叫师伯,因为叫“师伯”亲切些。平时想起师伯,总是他那亲切真诚的表情,谆谆教导的语气,还有李林溪说过的师伯特有的“囧”字表情,很能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师伯很忙,希望他能好好休息,最后祝愿师伯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0 评论 0 FacebookTwitterEmail 全 贞雪 上一篇 《为人类开辟一新的历史而奋斗》思考题(5.22修订版) 下一篇 第32次读书会举办通知(包厢更改) 您可能会喜欢…… 第105次读书会... 2016年4月21日 第75次读书会读... 2014年6月15日 读书会心得——陈... 2014年2月19日 《东方学术之根本... 2013年12月13日 《我的自学小史》... 2013年11月13日 《我的自学小史》... 2013年11月3日 《谈罪恶》读后—... 2012年3月8日 ≪猴子的故事≫读... 2012年1月7日 乡情 2011年10月16日 [转载]莫让“顺... 201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