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士人的心理》读后感
——李莹
文章所说中国士人,却无士人一词,大多是读书人、念书人,所谓士人,和读书人不同,往往感觉应当是读书人当中的较高一层,比如我们谈到男士、女士,大多温文尔雅或温婉贤淑,骨子里却又透着那么股子刚硬劲儿,不像任人宰割的穷酸书生。
谈到在上的权威,最近在医院转科,颇有感触,医生之间往往流传这一种“我行,你不行”的说法,总是觉得只有自己的方法才是对的,别人都不如他,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懂得越多的人越觉得知识广阔无边,永远都学不完,医学学得深的人也是不敢说话的人,比如很多著名的、有资历的老一辈西医生,他们是愿意承认中医的,多年的临床竟然让他们了解到,也承认,打点滴是不能治疗感冒的,或许点滴里面的液体会比较有用。所以我觉得很多过激的反应不是来源于事情本身的对错,而是他戳中了你的软肋,让你暴露了。
曾经我是个特别高傲的人,仗着自己有些时候知道的比别人多,就立马戳中他人的弱点。慢慢地,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发现,大家对于我的这种做法,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屑或者反感,我就开始明白这样是不对的,看似为比人着想的一件事,弄巧成拙,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自我炫耀的成分在。反过来讲,如果我说了某一样东西,别人立马来一句,你这个是不对的,然后bulabula一大堆,我会是什么心理?是不是一句“这样吧,我也不是特别确定,我们回头查查再来讨论”会更好?记得王老师之前跟我讲过,什么是真正的关心?真正的关心就是你把他装在心里,通过长期的观察,知道他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他一抬手,你就会明白他是要去拿纸写字。这是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爱他,而非以你所以为的对他好的方式去爱他,这不是爱,是一种负担。再说回来,人和人的交流是为了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而不是非要把你比下去,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放在一起应该是大于等于二,而不是谁把谁挤走,或者用你的想法吞掉另外一个人的。放开自己的心,用一颗接纳别人的平和之心去对待人和事才是处事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