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请假专区) 《帮助理性开发的是经济》读后感 来自 全 贞雪 2011年12月31日 2011年12月31日 A Decrease font size. A Reset font size. A Increase font size. 《帮助理性开发的是经济》读后感 范金虎 1978年以后,我们国家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当时的出口主要目的是换取紧缺的外汇以进口急需的设备或原材料。三十多年前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文革,国民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科学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几十年的差距。我们能够出口的产品,只是一些低附加价值产品或者矿产。为了增强工业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我们实行了出口退税的政策。正是这个政策建立使中国在三十年后外汇储备已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经济建设已经完全“不差外汇”了。有钱了,我们开始反思搭上资源和环境的出口政策是否正确。我国的出口政策使中国建立起古往今来世所罕见的“劫贫济富”“劫内济外”的反向调节制度,把商品高价卖给本国人民,低价卖给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期间差额由国家财政发放出口补贴。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低价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便宜质优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花费了这么的气力,百姓得到的实惠不多!(内需不振就是最好的证明)储备了大量美元,美元一旦贬值,辛苦赚来的钱就缩水了。这样的出口基本上是一种“赔本赚吆喝”、“损已而利人”的买卖。那为什么在三十年前人们没有这种认识呢?素有“先知先觉”的经济专家也没有站出慷慨陈词呢?三十年前当温饱还是个问题时,不惜一切代价出口创汇可以算上省事合算的办法了。三十年后的今天经济发展了,有钱了。人们看问题所在会更长远、更全面,环境污染问题、能耗问题、和谐发展都提到日程上来了,这些都是因经济的进步造成的。正如书中所说“唯有经济进步,才让我们的生活更合理”。我这样认为经济进步,能使人变得更理性。任何政策不按经济发展规律变化而变化终将会被历史给淘汰,人民会觉醒的!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0 评论 0 FacebookTwitterEmail 全 贞雪 上一篇 《帮助理性开发的是经济》——读后感 下一篇 第26次读书会通知 您可能会喜欢…… 第135次读书会... 2019年2月27日 第122次读书会... 2018年1月28日 第121次读书会... 2017年12月11日 第115次读书会... 2017年7月27日 第113次读书会... 2017年4月12日 第112次读书会... 2017年4月12日 第111次读书会... 2016年12月12日 第106次读书会... 2016年6月21日 第98次读书会《... 2015年11月14日 第98次读书会《... 2015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