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关系》读书体会
李莹2011.12.6
同一件时间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体现是不同的,为什么?究其原因,和心理相关。心理是什么?先生给出的概括很好:就是大脑的活动功能。每个人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的差异性导致了内心活动的差别。
是先有物还是先有心理因素作用呢?换句话说,是从心到物还是从物到心?在我的认知里面,应当是从物到心,再从心到物的。首先应当有一个事件出发,就好比是枪的扳机,这可能是你小时候见到的一件事情或是某种场景,在你的心里留下了自觉或不自觉的很深的印象,在日后的生活中,但某一件相关事件发生时,就会触动你原本的存在的某种情绪,然后做出一系出人意料但于情理之中的行为。就好像在我之前看过的关于弗洛依德的一些心理治疗案例中,他通过诱导也好,还是催眠,来帮助患者找到事件的源头,又或者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但是对于暗示(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暗示一般可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和反暗示4种)而言,我认为应当从心开始,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每天上午11时许,一辆耀眼的汽车穿过纽约市的中心公园,车里除了司机,还有一位主人–无人不晓的百万富翁.
百万富翁注意到:每天上午都有位衣着破烂的人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死死地盯着他住的旅馆。一天,百万富翁对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要求司机停下车并径直走到那人的面前说:“请原谅,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旅馆看。”
“先生,”这人答道,“我没钱,没家,没住宅,我只得睡在这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住进了那所旅馆。”
百万富翁灵机一动,洋洋自得地说:“今晚你一定如梦以偿。我将为你在旅馆租一间最好的房间并付一个月房费。” 百万富翁注意到:每天上午都有位衣着破烂的人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死死地盯着他住的旅馆。一天,百万富翁对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要求司机停下车并径直走到那人的面前说:“请原谅,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旅馆看。”
“先生,”这人答道,“我没钱,没家,没住宅,我只得睡在这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住进了那所旅馆。”
百万富翁灵机一动,洋洋自得地说:“今晚你一定如梦以偿。我将为你在旅馆租一间最好的房间并付一个月房费。”几天后,百万富翁路过这人的房间,想打听一下他是否对此感到满意。
然而,他出人意料地发现这人已搬出了旅馆,重新回到了公园的凳子上。
当百万富翁问这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睡在那所豪华的旅馆,真是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旅馆里,我就梦见我又回到了冷梆梆的凳子上,这梦真是可怕极了,以至完全影响了我的睡眠!”
在这则故事中,主导那位衣衫破烂人的行为的就是他的心理活动,而并非环境。环境究竟是好还是坏,完全是他觉得的,而非普世的认知。就好像辣椒在每个人口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心理因素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着扮演者很大的角色,就好像大家提到的晕车吧,之前关于这个问题我也问过王老师,他曾说:很多晕车的人都是在自己的意识中觉得我之前晕过车,等到上了车就会把自己的这种感觉无限扩大,包括觉得这个车好晃或者好重的汽油味。我有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因为觉得自己晕车,在每次上车之前都会从包里掏出一包话梅放在嘴里,我的感觉,这样的做法就会提醒你:你晕车,你要注意了。这样一来你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晕车这件事情上,反而更容易发生晕车。
提到暗示我又联想到了群体的心理,之前草草看过一眼《乌合之众》,是一本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书,在群体中,最有智慧的人往往是哪个没有发言权的人,只有偏激的行为才会受到大家的追捧,他的言论更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如果大家偶尔观察百度的贴吧就会发现,很多很偏激的言论下面会有很多跟帖,这样一来,冷静的分析者的声音就会淹没在这些激昂的言论当中,而那些相对中立的人就会被激昂者的情绪所传染,情绪极端者的队伍就会越来越壮大。互联网上最“鼓励”那种情绪极端主义者的非黑即白的争吵,在抽象的、激烈的情绪传染中,基本的真相被掩盖了。
看到大家提到了传销,在这里我也说几句,传销就是相当于洗脑的过程,即所谓的“三人成虎”,他们封闭化的管理、信息的强化、群体间心理的相互作用、认知的扭曲,使他们甚至脱离了原本的认知,从而把认知同肾上腺素连接起来,而非大脑。在这个群体中,个人会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并且在群体中,他们可以丧失自己的责任,因为群体本身是个无名氏,可以供我们宣泄出作为个体时的欲望。传播学家李普曼有个比喻,人们躲进成见之中,会如同穿一双旧鞋一样温暖舒适。同样的,躲进集体,是进入子宫的温暖安全,具有婴儿般的初级意识,道德自抑由是产生。
最后我们谈到生命本身最大动力的源泉在什么?我认为还是人的一种向上创造,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上的意愿。而从具体的方面说来,我比较同意何沂师姐的说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和环境相融合时,一种是存在矛盾时。但我们和环境相融合,身处于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时,我们就会跟随着好奇心去寻找去发现,继续学习;而当我们和环境存在矛盾时,我们就会在环境的逼迫下去学习,力求达到和谐,比如我们这个星期刚刚进医院去实习吧,每天回来虽然很累,但是还是要立刻拿出书来,把今天不懂的东西补上,从而减少出糗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