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
郭芳
都说乡音难改,乡情难忘,但对于我们从家乡出来上学、上班的年轻人来说,离开家乡来到北京确实不是要在万千人中寻找乡音,是不是家乡人并不会令我另眼看待。也许如果你家恰好距离我家极近,我会有亲切之感;如果你是在其他县市,我就会一点感觉也没有。
但我的父辈们并不是这样,我的爸爸来北京后经常会告诉我,他在哪儿听见了熟悉的乡音,然后热情的凑上去询问是否是河南人,以及哪个县、哪个镇,而被询问的人得知我爸也是河南人以后,也会热情的一起聊天,以至于以后再见时也会点头、打招呼,貌似认识了N久。而我爸也会经常在路过某地时告诉我那里也有位老乡。
在我的家乡,一个流动性相对较小的城镇,那里的中老年人退休以后都会聚在一起,一起锻炼、打拳,一起组团去旅游。谁家的闺女出嫁,谁家的儿子上学,甚至谁的慢性病最近有没有好转、谁家的股票又跌了,大家都了然于胸。似乎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但人们似乎也并不太在意。想起当年出嫁在家办事,许久不见的阿姨叫着我的名字眼里闪烁着晶莹的小东西,似乎像嫁了另一个女儿。。。
也许年轻时拼了命的想摆脱、逃离那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很庆幸能来到一个谁都不认识、没人唠叨的地方,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年老时,常常感到故土难离,乡情难忘,老友难寻。
其实在我们友谊医院,一个流动性也很局限的单位,在这儿工作了4年后,常常觉得身边的护士、合作的同事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在一起熬夜、战斗。也许数十年以后这也会变成我乡情的一部分:一听说是友谊医院的人,就觉得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