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不相信自己”正是“对自己有办法”
梁钦元
无论那位唐代“真实的”狄仁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今日强大无比的传播媒介——电视,已然把他老先生打造成了“中国神探”。这足以让国人可以无比骄傲地说:俺们老祖宗狄仁杰要比福尔摩斯早N多年……还要比福尔摩斯牛许多……
史实中的狄仁杰其实是唐朝很牛、层级蛮高的领导干部。因其心胸阔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慧眼识珠”,任以宰相之职。他甫一就任,就碰上了有人向他告密的事。而告密者不是别个,正是他的顶头上司武则天!
某日,武则天传令退朝,众臣散去。武老板单单将狄仁杰留下,先是扯了一阵子闲篇,她先运用了“赏识教育”的技巧,大力称赞了狄仁杰在汝南工作所取得光辉政绩,真个是赞不绝口——“卿在汝南,甚有善政”。然后,便颇为诡秘地要狄仁杰将耳附来说:“卿欲知谮卿者乎?”用今天的白话文讲就是:你知道你在汝南从事基层工作之时,是谁经常打你的小报告吗?你想知道吗?
狄仁杰听了这话不由得一惊,赶忙讲:陛下,请您可别告诉我!
武则天既很囧又颇诧异:你还信不过我?
狄仁杰忙说:岂敢、岂敢……我怎么敢不相信您呀?!只是,我信不过我自己!
“你还不相信你自己?”武则天更是晕得可以啦!满怀狐疑的她便追问道:“那你说说看,你究竟‘不相信自己’的是什么?”
狄仁杰回答极为诚恳,他说:“臣,只是不大相信自己的雅量。”
宽容是被中国古人称颂的最高的美德之一。而最深厚的宽容又是什么呢?——对在背后使坏玩阴者不计较,对诋毁、攻击自己的那些人既不记仇,也不回击、惩戒。反而会“以德报怨”。这是宽容,这就叫做器量或雅量。
不少人很在乎去追挖“小人”,不厌其烦地四处打探谁给自己穿过“小鞋儿”,谁给自己“垫过黑砖”……其内心往往有一股“讨回公道、铲除邪恶”熊熊怒火,深感自己是“理又直来气更壮”!在行动上,没雅量的,一旦打探得知,马上就手起刀落,快意恩仇!器量略大些的,则是择机而动……“哼、哼,等着瞧!总会有那么一天……”雅量再大些的,则信奉“惹不起你,我还躲得起;老子再不跟你丫玩了!”
狄仁杰对武则天讲:“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翻译过来,大致是:您老人家认为我有过错,为臣则当竭力改正。您认为我干得很出彩儿,我蛮欣慰。我不清楚都是谁背后“黑”我,我还能把他们都当作是好朋友,彼此融洽地相处相交。所以,我请陛下还是别告诉我,哪些人向您打过我的“小报告”、哪些人给我“垫过黑砖”。
狄仁杰贵为宰相,本有大把、大把的机会收拾、归置那些打小报告的屑小之人,他更有足够强大的权力去惩戒对方。可是作为睿智、自律、自觉的唐朝宰相狄仁杰,他心中很明白:身为高级干部当属意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岂去能挟嫌报复、以权营私?可见,他的自我觉知很清晰,言行很端正。
狄仁杰最担忧倒是自己的雅量还不够大!于是他便谨遵孔夫子的教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本意就在防止自己万一消解不了内心的报仇欲望,一不留神就搞成“公报私仇”。所以,他能心口如一地讲:“臣请不知”——既然不明恩怨,自然也就无需要刻意去遗忘!
如此看来,狄仁杰这种“不相信自己”才是真的“对自己有办法”。